• 1:封面
  • 2:要闻
  • 3:广告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路演回放
  • 7:市场
  • 8:艺术资产
  • 9:观点·专栏
  • 10: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专版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互动
  • A16:基金·特别报道
  • 广发集利代宇:市场会不断学习个券优胜劣汰是趋势
  • 无需网银不排队 用“银联在线支付”轻松网购火车票
  • 巴菲特八十岁能讲六小时 健康长寿投资常赢道相通
  • 创业板:从“敬而远之”到“必争之地”
  •  
    2013年8月5日   按日期查找
    A12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 A12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广发集利代宇:市场会不断学习个券优胜劣汰是趋势
    无需网银不排队 用“银联在线支付”轻松网购火车票
    巴菲特八十岁能讲六小时 健康长寿投资常赢道相通
    创业板:从“敬而远之”到“必争之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巴菲特八十岁能讲六小时 健康长寿投资常赢道相通
    2013-08-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刘建位

      

      一、巴菲特小故事

      2009年,我和央视经济半小时记者傅瑜到美国专访巴菲特。这是中国媒体首次专访巴菲特。5月2日,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召开,从上午9点半到下午3点,巴菲特连续回答提问6个半小时。下午6点,我们专访巴菲特半个小时。我发现,80岁的巴菲特反应仍然很快,说话仍然很快,思路仍然很清晰。为什么80岁的巴菲特比很多三四十岁的年轻人身体更好精力更旺盛呢?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制力,而且是高度的自制力。

      一是工作上很自制。巴菲特从十岁开始做股票,原来也是搞技术分析,听小道消息,后来拜师格雷厄姆,转向价值投资,而且他还吸收费雪的成长股投资策略,形成自己的投资策略,就是集中投资超级明星股,长期持有。而大多数投资者都是做短线,快进快出,频繁交易,持有很多只股票,不断换手。有几个人愿意像巴菲特那样高度自制,只集中投资几只股票,而且长期持有不动,几年才做上一次交易呢?

      二是饮食上很自制。巴菲特饮食比投资还要保守,只吃自己熟悉的东西。即使是参加豪华宴会,面对一道道美食,也一动不动,只吃自己熟悉的汉堡和薯条。他经常称量体重,年轻的时候一天量过50次。孩子们小的时候,他就会向他们开出1万美元的支票,然后承诺:只要自己在某个日子前体重超过160斤,就会在支票上签名,他们就能兑现支票,任意消费。于是儿子和女儿千方百计拿冰淇淋和蛋糕来诱惑他。但是对巴菲特来说,失去金钱的痛苦远远大于失去美食。巴菲特一次又一次开出支票,却没有一次体重超标而在支票上签名。很多年轻人喜欢尝试各种新奇的美食,却从来不关心自己的体重。你愿意为了控制体重,放弃近在眼前的美食吗?

      

      二、《道德经》大智慧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动皆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这一章讲的是,大部分人其实寿命可以长得多的,但是自己不爱惜自己,总是不做让自己容易生寿的事,而做那些让自己容易早死的事,暴饮暴食,上网熬夜,久坐不动,打架冒险,实质上是自己找死。总的来看,三分之一的人,受到老天爷保佑,顺顺当当安度一生。三分之一的人,没有受到老天爷保佑,过早死亡。三分之一的人,出生时身体条件很好,受到老天爷保佑,本来能够活很久,却由于自己瞎折腾,把自己弄到容易致死的地方,结果也早死掉了。

      他们为什么本可以长生为什么却早死呢?就是因为他们求生的愿望过于浓厚。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过去中国做皇帝的,普遍早死,就是生活条件太好了,吃得太好了,住得太好了,还经常炼仙丹吃补药。相反,过去当和尚的,普遍长寿,一是住在荒山野外,环境好,空气好。二是吃素,都是山上的野果,地里的野菜,全部是有机的。三是除了念经修禅,没有什么事,心静,少了很多烦恼。听说那些善于养生保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时不会遇到见犀牛和老虎,在战争中也不会受到兵器的伤害,犀牛找不到地方去撞他,虎爪找不到地方去抓他,兵刃找不到地方去伤他。这是因为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根本不去这些死亡之地。现在很多青年精英英年早逝,非常遗憾,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自己造成的。诱惑多烦恼也多,欲望大痛苦也大。为了很高的目标,付出了很高的代价。没有了生命,还有什么呢?

      

      三、刘建位道解巴菲特

      做股票的人都知道,长期来看,十个人做股票三个赚七个赔。大部分人本来身体可以好得多,大部分投资人本来业绩可以好得多,为什么却业绩平平甚至大亏呢?巴菲特分析主要原因是不自制乱折腾:

      “过去35年来,美国企业创造出了非常优异的业绩,(同期标普500指数上涨了12倍),按理说,股票投资者应该很轻松就能赚到肥得流油的高回报:投资者只需要做一件事就得了,就是一直长期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用一种非常分散又成本很低的方式。买一只指数基金,本来就可以轻松做到这一点。可是投资者根本不碰指数基金。很多投资者自己选股主动投资的业绩只是平平而已,不少人还亏得很惨。我认为,投资者主动投资业绩不好,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交易成本太高,这主要是因为投资者频繁买入卖出过多交易,或者花在投资管理上的费用高得太多;第二,投资者做出投资组合管理决策是根据小道消息和市场潮流,而不是根据自己深思熟虑对公司进行量化分析评估;第三,采取根据股市走势进进出出的投资方式,其特点是在错误的时间进入或退出股市,往往是在股市已经上涨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买入,而在股市盘整或下跌相当长一段时间后却卖出。投资者必须谨记,冲动和费用支出是投资者的敌人。如果投资者非得想要努力把握住进出股市的合适时机,他们应该努力去做的是,别人都贪婪时恐惧,当别人都恐惧时贪婪。”把股票想像成食物,你会更加明白。

      (作者为汇添富基金公司首席投资理财师,本文仅为个人观点,并非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