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地产
  • A6:信息披露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文化产业将迎黄金十年
  • 文化消费进入井喷时代
    三万亿缺口待开发
  •  
    2013年8月6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文化产业将迎黄金十年
    文化消费进入井喷时代
    三万亿缺口待开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文化产业将迎黄金十年
    2013-08-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梁敏 ○编辑 梁伟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其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前景到底如何,能否迎来黄金发展期?文化产业领域并购不断,又该如何看待?带着这些问题,上证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

      数字文化产业将成“顶梁柱”

      上证报:“十二五”以来,国家提出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您如何看待文化产业未来的前景?

      陈少峰:我认为,从2011年到2020年这10年,将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黄金十年。一方面,为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近两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有专项规划,也有对文化企业的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另一方面,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逐渐深入,转企改制渐进尾声,且第二轮大部制改革重启后,大文化部也走在前面。这些有利条件都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文化企业虽然数量多,并呈持续增长之势,但经营质量比较差,除了互联网、文化科技等文化公司做得比较强大之外,其他类型文化企业多是小公司。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预计十年之后,会出现更多强大的文化公司。

      上证报:目前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陈少峰:现在的文化产业领域正发生着一场革命,我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离不开数字技术,特别是青少年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主流消费者,而他们主要的娱乐方式都是跟数字技术有关的,这必然促进文化产业向数字化转变。

      凭借内容较短,更新速度快,内容与平台融合度高、娱乐性强等优势,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未来这一趋势将会更为明显。举几个数字,有关研究预测显示,到2014年,中国会成为全球第二大数字广告支出国;而从行业的比较来看,到2017年,中国网络广告收入将超越电视广告收入;技术应用促进文化产业的成熟,云计算技术的应用预计将为文化企业带来娱乐成本的下降,预计手机广告今年将增长60%以上。

      上证报:也就是说,未来数字文化产业将成为文化产业的主流。

      陈少峰:对,是这样。到今年4月,美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Verizon通信公司50%的移动网络流量来自视频服务,70%的收入来自文化产业,中国也将进入这一发展阶段。我认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预计在未来的5—7年中也将占到文化产业总额的70%,传统媒体将受到很大冲击。

      并购是龙头企业发展必经之路

      上证报:随着政策与资本的驱动,近几年文化产业的并购事件越来越多,从优酷土豆两大视频网站合并,到腾讯收购欧洲和美国两大游戏公司。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文化产业领域并购事件有96起,涉及资金规模超过500亿。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陈少峰:并购整合是全球文化传媒集团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而中国文化产业的并购整合也拉开序幕,未来企业并购将成为常态。

      并购,尤其是文化科技领域的并购,数量将持续增加,海外并购也将增加。对上市公司来讲,并购有两个主要目的:战略需要,或者提升股价,并以前者为主。

      未来的文化产业领域将不存在中型的企业,只有大企业或小企业,因为中型企业要么能够成为大企业,要么被并购掉,而大企业将会不断并购,并可能得到政府的支持。未来小型文化企业的发展,既可以选择上市,也可以考虑卖给上市公司或者扩张型的公司。

      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产业领域的两极分化将会加剧,部分领域的垄断势力将进一步形成,如:国内影院数字屏的使用率将达到80%,中影集团将拥有全国发行市场70%左右的份额,中国移动在文化产业领域的龙头地位将进一步确立。在4G技术的带动下,中国移动在视频和游戏领域将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扶持内容产业应是产业政策的重心

      上证报:近两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您也参与过一些规划的制定和评审,您如何评价这些政策?

      陈少峰:“十二五”时期对文化产业来说意义非凡。2011年是文化产业发展最为关键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文化产业被确定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2012年是决定文化产业发展基调的一年,从年初文化部制定的《“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到年底的十八大报告,都表明国家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坚定决心。而今后的几年,国家还会出台更多产业政策和扶持政策。

      上证报:结合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您认为未来政策应该更多扶持哪些领域?

      陈少峰:随着文化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政府部门将重点支持文化科技、原创、品牌、出口等领域。政府还应当加强与企业的对接,实现可持续发展。从我了解到的一些情况来看,今年预计政府将采取措施推动文化产业园区的集约化经营,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园。

      我们可以把我国目前的文化产业分为内容产业、传媒与平台产业、延伸产品和一般文化制造业三大部分。现在的情况是,产业政策存在着以平台建设为中心的趋势,但我认为,未来政策应该将重心从平台建设转向内容建设。

      文化内容产业是体现文化产品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在一些国家,人们有时也把文化产业称为“内容产业”,以此表达重视文化内容(产业)及其地位的意味。显然,无论是从国内的需求还是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看,解决高水平的文化内容的生产机制问题,尤其是解决市场化的内容精品制作的动力机制问题,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文化内容的重要事项。

      从去年国家广电总局出资3000万奖励优秀剧本的创作便可窥其端倪,即我们需要优秀的故事和内容。事实上,我们的出版、动漫、电视等行业都面临着发展的短板——缺乏优秀的故事和内容,从整体上降低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压缩了创意的价值延伸空间,制约了相关文化行业的发展。

      因此,我认为文化产业的内容建设应该成为产业政策的重心,应加大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

      上证报:对如何扶持内容产业,您有何建议?

      陈少峰:首先,加强内容建设,最重要的莫过于创意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育;其次,在扶持政策上特别是融资和贷款方面对内容生产企业予以倾斜对待;第三,对于文化内容生产企业一视同仁,民营文化内容生产企业应当享有与国有文化内容生产企业同等的待遇;第四,各级政府应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文化内容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力度;第五,在企业上市的政策上对传媒企业和内容生产企业区别对待,将内容产品的品牌经营水平和无形资产增长幅度纳入考虑范围,由此制定特殊的上市门槛,保障文化内容生产企业优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