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产业调查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研究·市场
  • A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7:数据
  • A8:艺术资产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光大集团欲抛3.5亿股申万股权 汇金系整合再遭关注
  • 庆H股上市20周年
    港交所探索未来新定位
  • 两融标的停牌致“被迫违约”
    券商风险提示待加强
  • 7月A股“冰火两重天”
    传媒股引领小盘指数高歌猛进
  • 坚定持有成长股
    逢反弹减磅周期股
  • 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
    落户政策扶持区
  •  
    2013年8月7日   按日期查找
    9版:证券·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证券·期货
    光大集团欲抛3.5亿股申万股权 汇金系整合再遭关注
    庆H股上市20周年
    港交所探索未来新定位
    两融标的停牌致“被迫违约”
    券商风险提示待加强
    7月A股“冰火两重天”
    传媒股引领小盘指数高歌猛进
    坚定持有成长股
    逢反弹减磅周期股
    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
    落户政策扶持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两融标的停牌致“被迫违约”
    券商风险提示待加强
    2013-08-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浦泓毅 ○编辑 李剑锋

      

      近日有读者向上海证券报反映,自己在参与融资融券的过程中由于标的券临时停牌,遭遇了“被迫违约”的窘境。本报调查后发现,目前券商针对投资者的融资融券风险教育工作集中在“放大亏损”方面,对于两融标的的流动性风险揭示存在不足。

      来自上海的投资者余先生告诉上证报记者,自己近日全仓融资买入某只两融标的个股,本打算短线操作后偿还融资资金。不想次日该公司就因“谋划重大事项”而停牌,而后不断延长停牌时间,使得余先生的融资资金无法脱出。

      “这几天我觉也睡不着,如果这个股票一直停牌,我一方面要多付融资利息,等资金到期还不出来,还要被迫把抵押品平仓,或者处置别的资产套现。”余先生对于两融标的临时停牌给自己财务安排带来的麻烦感到懊恼不已。

      事实上,相比融资交易者,融券交易者遭遇标的券停牌时则可能更加尴尬。一旦个股停牌,已经融券卖出的投资者几乎不可能找到券源偿还借券。

      对于部分两融交易者遭遇的尴尬,券商信用交易部门则并不以为然。某券商信用交易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其风控流程对此类情形都有相应安排,不会让投资者“被迫违约”。

      “如果是融资买入券停牌,投资者可以用其他资金偿还融资,与个股是否停牌关系不大。如果是融券卖出券停牌,我们公司规定停牌一个月就要求投资者以现金方式代替偿还,个股股价按照相关指数变化测算公允价值计算。投资者如果不愿意等一个月,也可以提前主动要求现金偿还。”这位负责人介绍。

      如此看来,只要有资金空余,投资者总能及时了结与券商的两融交易,避免过多的利息损失。如果因为标的券停牌而导致资金周转出现困难,投资者资金安排过于紧张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但是,券商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尽到风险提示的义务呢?记者近日致电多家券商营业部客户经理咨询两融开户事宜,在问及相关问题时,多位客户经理表示没有遇到过此类情况,需要再行了解后回复。

      今年以来,融资融券开户门槛降低,投资者两融参与人数激增。券商在积极挖掘新增市场潜力的同时,相关风险教育工作逐步显现出落后于规模拓张的迹象。融资融券的市场风险不仅仅是看错做错时放大损失,作为一种杠杆工具,其流动性风险有必要得到重视和充分提示。

      “我们一般都会建议投资者半仓操作融资融券,避免出现周转不灵的现象。但其他券商,具体到营业部为了追求交易量会不会做相应的提示,就不得而知了。”前述券商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两融标的券临时停牌确实有其特殊性,在这种情形下如何处置已有合约,监管层有必要会同业界拿出一个标准的处理办法共同执行,使券商在处理此类情形时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