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纵深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融资
  • A6:信息披露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医院药房托管大潮涌动
    流通药企加速“圈地”
  • 药房托管让利,二次变相议价?
  •  
    2013年8月8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医院药房托管大潮涌动
    流通药企加速“圈地”
    药房托管让利,二次变相议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医院药房托管大潮涌动
    流通药企加速“圈地”
    2013-08-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郭一信 ○编辑 梁伟
      张大伟 制图

      在新医改医药分开大旗下,医院药房由社会托管正重新获得各地青睐,仅今年六七月以来便有多家医院和地区决定启动医院药房托管业务。医院希望降低成本的同时,医药流通龙头亦一拍即合,希望借此抢占医院药品供应市场。

      除此之外,医院院内物流外包也正在全国各地多家医院稳步推进中。“与现在消费品电商开始投入打造自己的物流业务类似,医药流通企业也开始染指医院院内物流。”业界人士表示,包括医院物流改造、区域信息化服务等,越来越多流通企业尝试通过为医院提供增值服务以渗透市场。⊙记者 郭一信 ○编辑 梁伟

      各地加速推进药房托管

      实际上,医院药房托管现在已算不上新事物。早在2008年卫生部就已对此进行了调研,时任部长高强对此给予了肯定批示,同年江苏地区就有超过百家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将其医院药房的经营权让给了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两年后,药房托管的试点更进一步扩展到了南京市属三级医疗机构,随后包括山东、云南、安徽、吉林等地均开展了局部的试点。但据了解,由于其后卫生部门和负责医药流通的相关主管部门对此存在分歧,试点的推广进展在随后几年十分缓慢。

      而在近期医药分开的大趋势下,药品零差率、取消以药补医等一系列措施的推行,使医院对药品的利益诉求正发生变化,药房对许多医院的重要性逐渐减弱。“药房已逐渐从收入部门变为成本部门。”一医院负责人对记者坦言,上述角色的转变,使得药房托管自从去年以来又逐渐重新开始升温。

      仅最近两个月,各地便接连传出多家医院将进行药房托管的消息,其中不乏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大型综合医院的身影。嘉事堂近期即表示,已与北京朝阳医院签订协议,从2013年7月1日起受托管理朝阳医院属下的自费药房和寿春药房。在上海,早在去年,上海六院东院和上海东方医院南院药房就已和医院脱钩,由医院委托上药集团和国药集团经营管理。

      而在广东,广东省人民医院近日也传出消息,该院即将与华润广东医药等几家医药商业龙头公司开展药房托管业务。美国康德乐下属合资控股企业近期亦表示,将在深圳近百家医院和社康中心设立托管药房,为市民提供标准的药房托管服务,以减少医院中间环节和降低医药成本。

      不过,发达城市三甲医院的药房托管范围仍主要停留在自费药房,而在地方基层医疗机构,药房托管的步伐则迈得更加大胆一些,包括湖北、陕西等地许多医院托管范围已不再局限在自费品种,目前已经实现了包括药房医保品种在内全部药品的采购、配送和日常管理的全部托管。

      湖北鄂州近日即表示,从7月初开始对地区公立医院药房全部实施托管经营,由鄂州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以邀请招标形式采取主副托组合模式将药房交由九州通、国药控股湖北分公司在内的4家中标企业托管,托管后医院不再办药房,在保留资产所有权的前提下将现有药库、药房、设施设备及药品经营权有偿提供给受托方使用。

      药房托管实现多方共赢

      根据目前试点情况来看,大多数医院对药房托管带来的便利普遍感到满意。对于医院来说,托管首先意味着医院无需再承担院内的库存压力,院内药库药房物流人员的管理压力,以及各药房诊室等消耗点过度的库存盘点压力等,医院内部物流成本大部分转移给了上游企业。

      地方行政部门也对此给予了肯定。记者了解到,上海市政府当前即在推广药房托管业务。而深圳药监局、卫计委等相关人士对于即将在当地开展的药房托管试点亦均持肯定态度。他们表示,由专业的药品公司操作可以利用现有的物流网络,减少中间环节,而集中议价还可降低医药成本。

      而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早在今年两会期间便提出,建议国务院医改办、卫生部、商务部等政府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展开药房托管试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探索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逐渐统一标准,以便于复制推广。

      对于受托方医药商业企业来说,开拓药房托管业务最大的诱惑在于,只要拥有托管经营权,则意味着可以从此一举拿下医院所有托管药房药品的配送权。“药房托管本身是服务外包行为。”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王宏志即认为,医院由此获得收益,医药公司由此获得了市场。

      “力求实现医院、患者和托管公司的三方共赢。”湖北鄂州此前已开展相关试点医院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药房托管后,为医院配送药品的医药经营企业由托管前的三十多家减少为三家医药经营企业和二家药品直销公司,“托管的三家经营企业由于分配了原来三十多家医药公司在医院内的市场份额,大大增加了在医院的药品销售量,为公司也带来了较大利润增长。”

      而地区医药商业格局也将随着药房托管业务的升温而受到重大影响。业界人士表示,在药房托管招标过程中,相对于全国性医药商业龙头公司,其他企业并不具备优势,目前前者在各地药房托管业务拓展的节节胜利,威胁的是原本其他地区性医药商业公司的份额,“行业结构整合将因此提速。”

      药房托管会否造成垄断

      不过,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药房托管心存顾虑,认为直接将药房经营外包可能会造成垄断。除此之外,打破原本的药品配送利益格局也并非易事。在种种考虑下,仅将院内物流配送服务进行外包则是较为温和的方式,推行阻力和风险亦更小。

      “过去传统医院院内物流工作都需要由药房和护士等人员完成,专业的医疗人士每天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在药品配送、盘点等非专业工作上,反而影响了其本职专业工作。”国内最早开展院内物流改造的北大人民医院院长助理刘帆对记者表示,“无论有没有取消以药补医,这个恶性循环都应当及时制止。”

      据介绍,北大人民医院此前最早从耗材配送开始,将医用耗材的院内物流配送服务外包给九州通。而记者了解到,今年北大人民医院已将外包进一步扩大到了药品配送,国药集团和日本三菱的合资子公司承担了其药品院内配送职责。

      “目前九州通已在全国有20多个医院委托院内物流改造项目,其中既有大型三甲医院,也有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中心等。”九州通院内物流业务负责人高智勇表示。据介绍,其中一家大型医院实施物流改造后,库房面积由200平方米减少到60平方米,日均库存由260万以上降到20万不到,药品耗材从申领到发放时间由7个工作日以上缩短到1个工作日,护士长每天平均花在采购收货上的时间也减少到不到半小时,运营效率提升亦十分显著。

      不过,与药房托管相比,院内物流改造最大的差异在于,企业仅承担院内配送环节工作,原则上不影响医院原本的药品供应商格局。另一方面,企业希望借提供院内物流配送,加大自身在医院对外药品供应配中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的目的并没有改变。

      企业多管齐下抢占医院市场

      记者了解到,根据医院规模大小不同,对医院进行物流改造和院内配送外包的前期投入从几十万元至千万元不等,除了医院自行投入外,许多情况下医药流通公司甚至愿意自掏腰包为医院这笔前期投入买单。

      而即使对一家大型三甲医院,改造完成后其每年院内配送服务支付的费用最多也仅百来万元。“对于很多院内物流,我们现在甚至都是免费在做,以获得医院更多的药品供应权。”高智勇表示。

      对此,某医院负责人亦对记者坦陈,虽然院内物流外包原则上不影响医院原有供应商格局,但对于参与其间的医药流通企业来说,却能在医院药品供应中获得更大竞争力。

      “在竞争强度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国内流通企业正越来越多希望通过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以增加自身的盈利能力和用户粘性。”瑞银证券董事季序我对此表示,包括信息服务、药事咨询等方式都在被许多国内企业采纳。

      其中在信息服务方面,医药流通公司目前亦正努力拓展区域信息化业务。九州通医疗产品开发部产品经理王铎对记者表示,目前已在全国八个地区开展了区域信息化改造服务,通过向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政府采购服务,为当地所有卫生机构建立统一信息化平台,以实现地区间医疗卫生信息的互联互通。

      如在广东乐昌,九州通正在验收完成一期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项目,建成后平台已覆盖乐昌市卫生局、卫生局直属机关、21家医疗机构、3家大中型医院,实现平台内数据统一管理和充分分享,而据介绍,未来根据实施情况或还将开展二期工程,在目前的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等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绩效考核平台、医疗影像等检验结果的区域协同互通。

      “国家现在对区域医疗信息化有专门的财政拨款。”据了解,每人每年目前都有财政健康档案建档费用,而除此之外对于区域医疗信息化还有另外的专项资金,地区卫生部门无需另外筹集资金即有专门款项用于医疗信息化建设。

      “开展这项业务并不完全是为了赚钱,主要还是为医院客户服务。”王铎坦诚表示,无论是与医院对接还是与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对接,医疗信息化服务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医院药品等配送业务的拓展,与物流改造相似,企业甚至愿意免费提供信息化改造服务,以换取更多的医院药品订购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