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与美国竞合博弈
|
——读《打铁还需自身硬》
⊙胡飞雪
在眼下车载斗量地写美国的各类著述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金灿荣教授的《打铁还需自身硬:大危机时代和中国式突围》以其对全球化的理性思考,对世界风云变幻的淡定从容而令笔者折服。它没有廉价的吹捧逢迎,也没有肤浅的乐观,更没有装腔作势的不高兴。
比如,对美国成功的奥秘,金教授着重梳理了市面上比较流行的几种解释。一是“资源优势说”,从技术上评价,这种观察相对简单;二是“战略得当说”,主要体现在美国的外交关系上,有四个很独特的外交政策品牌,其一是孤立主义,是防守型的,这使美国避免因卷入外部矛盾纷争而导致内部分裂;其二是门罗主义,其三是门户开放政策,门罗主义是针对美洲的,门户开放主要是针对亚洲的,分别1899年和1905年两次提出,其时美国已在经济上占据优势,但又不想与欧、俄、日列强发生军事冲突,就提出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但要维持中国表面上的统一,维持中国政府的行政统一。美国承认各国势力范围在中国的法律合法性,又提出经济上对每一个国家都开放,享受同等的关税。这样一来,美国发挥它的经济优势,避免军事弱势,同时赢得了道义优势,一箭多雕。其四是冷战时期针对前苏联的遏制战略。三是“制度创新说”;四是讲究平衡的“混合制”;五是政治、经济、社会三个都很强势的子系统的相互促进,且能做到混合平衡。金教授特别强调,“这是美国成功的真正原因所在”。
美国当然也有失败、甚至重大的战略失败。卷入越战遭致失败,美国精英层对这一失败的认知、归因很确切:为其战略调整、战略转型创造了条件。但是,前苏联崩盘,美国赢得冷战胜利,美国精英层却没有看清楚其中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反而产生了“错误认知”。金指出,“冷战”结束的直接原因,是苏联自动放弃对抗、退出霸权竞争,而非美国打败苏联,苏联内部治理的失败才是其解体的根源。美国精英层把苏联的失败误解、曲解、夸大成自己的成功,把冷战终结的原因和结果混为一谈,也影响到了美国反恐战争后的思考和行动。所以金认为:“当前,美国又一次站在了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其改革与调整成功与否将决定这个国家未来的命运。”“伊拉克战争结束以来美国的战略调整最终成功与否,尚在未定之秋。”看来,美国精英层、政客也善于政治宣传,也有把谎言重复成真理的偏好。
论述中国的崛起之路,金教授抛弃道德评价,以自己的眼光,以真实为优先标准,对现代化作了一番梳理,结果就是“现代化三部曲理论”:人的解放、思维重构和社会结构的合理化为第一部,然后以经济的工业化为标志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包括城市化、教育现代化、政治参与、现代法治等为第二部;以西方体系转变成全球体系,也就是所谓的全球化为第三部。金教授特别强调,现代化的第一步,人的思维意识和社会重构是特别艰难的,有了这一步,后面两步就顺理成章了。现代化可以视为人对环境的控制能力加强,或者说人从自然环境中摆脱出来的自我解放进程。现代化的基因是从西方出来的,标志是但丁的《神曲》。那是人的自我意识觉醒的标志,人类(最早是少数人)开始用世俗眼光看天堂、看地狱、看人间。以人的眼光看一切,以人为主体的现代化一路走下来,共发展出英美、德国两种现代化模式,前者强调个人效率,后者强调组织效率。日本是德国模式的东方版,前苏联是德国模式的俄国版。中国,用了点个人主义,又用了点集体主义,最后还用了中国一个特殊条件,就是巨大的规模,所以中国是三点合起来,是一种新模式。
论及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金教授认为,可用两句话来概括:传统列强普遍遭遇困境,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或者说,美国“将衰未衰”,中国“将起未起”。而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凸显,更是后危机时代全球政治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就目前的趋势看,美国对华的防范意识在上升,“两面下注”Hedging政策中“遏制”的一面正逐渐加强。无论从意识形态还是地缘政治角度出发,美国都很难对一个崛起的中国报以真诚友善的态度。金估计,美国有三种对华政策选择:接触,两面下注,遏制。应该说美国现在还处在第二个阶段,淡定一点看,走向全面遏制中国,美国当前的能力不够。金还认为,美国重返亚太原因比较复杂,有一部分是直接对中国,一部分与中国没有关系,还有一部分是与中国间接有关。美国高调推进其再平衡战略,实际上是以战术进攻掩饰其战略退却。
中国未来的崛起之路,在很大程度也就是中美如何共处、如何竞合博弈的过程,正确认识中国是认识未来世界的前提,正确认识世界也是了解中国的起点,正确的中国观与正确的世界观、美国观正相关。世界历史早就昭示我们,没有哪个霸主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美国绝对不会心甘情愿让其世界第一强国地位与别人分享,“打铁还需自身硬”,无论是共同演进,还是亚洲协调,中国都应以自身实力的强大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