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企稳(上接封一)
国际视角看
中国经济企稳
(上接封一)
英国《金融时报》则注意到:中国经济减慢势头在7月份似乎有所缓和。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工业产出、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在7月的增速都在加快。
《纽约时报》报道称,中国7月的进出口额出现回升,显示其经济经历了去年以来的增速放缓后,似乎开始企稳。
在汇丰中国区经济学家屈宏斌看来,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是中国好久未见的好消息。美银美林则指出,7月份进出口数据为中国经济前景改善的论断提供了佐证。
经济下滑风险减小
“7月份实体经济数据显示环比增速强劲复苏。”高盛在中国的关联机构高华证券这样写道。该行认为,6月底以来的政策放松和出口增速走强,可能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不少经济学家称,7月份经济数据的一大利好作用,是缓解了外界对于中国经济将继续滑坡的担忧。
“7月份数据显示,下半年经济增长动能将保持稳定。”以张智威为首的野村中国经济研究团队称,“7月份的强劲数据减弱了经济下半年的下行风险。”
一些机构表现相当乐观。“这证明了我们对中国的看法,即经济已经触底,并且会在下半年再次加速。”法国农业信贷银行高级经济学家科瓦尔兹克针对中国的数据说,“对中国今年经济前景的担忧可以休矣!”
瑞银经济学家汪涛则称,7月份宏观数据展现出了喜人的“良性”组合,即信贷增速进一步放缓,但实体经济增长回升。这一情况与4至5月份截然不同。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乔虹注意到,7月份进口增长应该被视为内需增长的信号。她认为,如果进口增速显著大于预期,说明内需正在回升。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形势的好转,与外部经济的发展不无关系。花旗高级经济学家丁爽称,虽然对单个月的数据做过多解读会有风险,但是就近期美国、欧元区、英国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以及中国PMI中的出口订单指数来看,外部需求正在改善,短期内对于中国出口业是一个好兆头。
作为中国最大的两个贸易伙伴,美欧经济形势似乎正在温和好转。美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速折合成年率为1.7%,高于第一季度的1.1%。而欧元区则预计将在第二季度勉强摆脱衰退。
四季度或再度转弱
尽管短期出现企稳迹象,但业界对于中国经济也并非就此变得格外乐观。
法国兴业银行认为,进出口数据的增长显示了“外部需求的企稳,但还不是强有力的复苏”。评级机构穆迪则认为,7月的数据似乎显示中国经济开始回到“正常”状态,最坏的情况可能已经过去,但经济上行依然会相对平缓。
日经新闻昨日报道称,尽管工业数据强劲,但投资和消费均持平,经济触底反弹的势头依然羸弱。中国经济能否走上稳定的复苏轨道,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中金的经济学家称,向前看,防范影子银行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产能过剩、房地产调控等因素,仍将对下半年投资增速构成压力。
野村的张智威表示,7月份数据虽表明中国经济已暂时企稳,但不会改变中期前景,因为现在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大行都持这样的判断,即三季度的经济可能较预期有所回升,但今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可能再现放缓。
中金称,该行此前预期的三季度GDP同比增7.4%,眼下面临较大的上行风险。但在去年较高的基数作用下,第四季度同比增速下行的可能性大。
丁爽也认为,中国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可能暂时加速,但第四季度会再度放缓。
瑞银则预计,6月以来的信贷增长放缓,还将在未来几个月里持续,这可能会拖累今年四季度的增长势头。
瑞银维持中国今年全年GDP增长7.5%的预测。该行预计,第三季度中国GDP环比增速将温和反弹,同比增速稳定在7.5%;四季度GDP环比和同比增速则将双双放缓,同比增速可能降至7.2%至7.3%。
野村将中国经济在第三或第四季度增速跌破7%的概率,从之前的30%降至20%。不过,该行仍维持其对明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跌破7%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