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信息披露
  • A6:信息披露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喜怒哀乐财报季
  • 金融股,下一个美股领头羊?
  • 庆祝一切值得庆祝的日子
  •  
    2013年8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6版: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海外
    喜怒哀乐财报季
    金融股,下一个美股领头羊?
    庆祝一切值得庆祝的日子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庆祝一切值得庆祝的日子
    2013-08-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WHY NOT

    别跟Doodle提钱

      2013年8月12日,无论你在哪里,只要打开google首页,就会看到一只在盒子里又可能不在盒子里的猫——为纪念物理学家薛定谔126岁诞辰而创作的最新doodle。

      从经典游戏吃豆人的周年纪念到爱因斯坦的生日;从世界杯到美国独立日,从世界末日到奥林匹克,从美国大选到中国元宵,来自Google的doodle创意者不会错过任何值得庆祝的机会。

      这一切起源于发生在1998年8月30日的好玩创意。

      内华达州一年一度的火人艺术节就要开始了,google创始人佩奇和布林当然不想错过这个放松的机会。为了告诉用户他们外出旅行,公司“暂停歇业”,两位在Google第二个“o”上画了一个高举双手的单线条人。

      这就是第一个google doodle——虽然简单,但通过装饰logo来纪念特定的节日或事件逐渐成为惯例并被用户接受。

      然而一开始,这个想法引起了部分员工的反对,他们认为统一的标示是一家公司成功的前提,但这反而提升佩奇对变换Logo设计的兴趣。于是,他让Dennis这个当时团队里唯一一个拥有计算机和设计双学位的员工去试试。

      Google还给Doodle定了一个死规矩——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广告,Google单独为其提供预算。

      这样的一个基因决定着Doodle在Google这个巨型商业机器里,永远会是个异类。

      “别揣测我们为此获得了多大的经济收益,公司只会给我们能吃饱的面包而已。”Ryan笑着说。

      作为设计团队的灵魂人物之一,Ryan是地道的纽约帕森设计学院及尤金·郎学院的科班生,在插图和创意写作上颇有建树。

      他的得意之作便是在电吉他大师Les Paul的诞辰日,他做出的可互动弹奏的吉他仅在美国就被用户创作出了4000多万首歌。

      “我们存在的唯一原因,就是为网络科技带去一点快乐。”

      即便是听上去很酷的创意也会被上头否决了,有一次为了绘制逼真的彩蛋,他们曾向公司申请购买一个真的彩蛋作为模型,但“不出所料”地被公司预算人员拒绝了。

      他们的创作早就过了1000个,虽然总部并没有给这个特殊的团队设定KPI指标,但他们还算高产。每年会有200至250个Doodle产生,平均每个人要做50个。

      2010年的那个“吃豆人”游戏甚至重塑了经典,有机构事后专门做了统计:上班族当天在这款游戏上“浪费”的时间导致了至少1.2亿美元的生产力损失。

      如今的Doodle已不像早期的那样简单。一些重要的选题都会由团队共同完成,且形式越来越多样。这甚至要耗费几个月的时间,尤其是利用新技术制作出来的各种互动型Doodle。

      这群“不食人间烟火”的家伙们也有了自己的粉丝。越来越多的网友热衷于搜集各国的Doodle,这实在是个接触异国文化的最好的途径。

      而Google也看到了这些需求,它开始把所有的Doodle放在一个网页里,不断更新。不久前,它还推出了Doodle网上商店,此前只有在总部员工商店才能获得的Doodle纪念品,粉丝现在都可以从这个商店里买到。

      商店里有自2000年以来的所有Doodle制作成的T恤、卡片、海报、汽车贴纸、马克杯、邮票以及其他一些纪念品。(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