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信息披露
  • A6:信息披露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资本账户不能渐进式开放
  • 从央行调控意图看货币政策新走向
  • 私募债是当前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最有效途径
  • 底特律式破产对我国的最大借鉴意义在哪里
  • 凯恩斯主义药方的君臣佐使
  • 隐蔽的豪华县府大楼
  •  
    2013年8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观点·专栏
    资本账户不能渐进式开放
    从央行调控意图看货币政策新走向
    私募债是当前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最有效途径
    底特律式破产对我国的最大借鉴意义在哪里
    凯恩斯主义药方的君臣佐使
    隐蔽的豪华县府大楼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凯恩斯主义药方的君臣佐使
    2013-08-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晓晖

      ——经济学思路辨伪之二

      张晓晖

      凯恩斯主义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笔者以为,一是从凯恩斯学说变成主义时出了问题;二是凯恩斯主义有其适用的环境和条件,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凯恩斯提出的只是学说,不是主义。凯恩斯学说是凯恩斯的,而凯恩斯主义是凯恩斯主义者的。

      凯恩斯这人很有意思,尽管他主张政府干预经济以应对危机,但他始终保持经济学家的独立和超然,从事经济研究考察从不收企业的钱,也不接受研究项目资助,他花的钱,都是他炒股赚来的。他甚至还为情人买下了一座歌剧院!

      成名后的凯恩斯没有端谁的饭碗,但后人却以凯恩斯主义的名义找到了饭碗。既然是饭碗,就要天天端着。于是凯恩斯的应急学说演变成了时刻奉行的凯恩斯主义,成了生意。

      当感冒药被长期服用的时候,就暴露出两个掩盖不住的软肋:

      第一,政府真的知道有效需求在哪里么?投资拉动会有效么?基础设施建设一开始可能会刺激经济,但在一个很长的建设周期内,对经济的影响究竟怎样?如果政府确实知道在经济危机时如何拉动经济,那还要市场这个无形之手干什么?第二,投资拉动,钱从哪里来?政府只能征税,或者发国债,但征税会影响民间创业的积极性,会影响就业,国债项目对民营部门又有挤出作用,还会影响就业。且时间长了,巨大的赤字如何应对?除了印钞票,好像没有别的办法。能印钞票的只有美国,只有它的借条被全世界认可。即便是印钞票,也只能缓解美国政府赤字的增加速度,却不能抑制赤字数额的绝对增加,美国的赤字钟不是时时刻刻在蹦字儿么?这一点在可行性上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除了美国,实行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少有成功的,有玩儿大了政府濒临破产的,也有货币超发到纸币上放不下一连串的0,虽然都号称凯恩斯主义,但从其经济调控的思路来看,都是猴儿吃麻花,满拧。看来,在美国成为经济学主流的凯恩斯主义(包括后凯恩斯主义)未必普适于全世界。

      而美国吃的感冒药呢,那可是全世界花钱的。宽松货币政策稀释了美元,稀释了各国持有的美元国债,感冒药的副作用被全世界分担了。对于不能印刷世界货币的国家而言,副作用就只能由本国承担了。超发货币的恶果,比比皆是。不管怎么说,反正感冒药已长期吃上了,如果服用方法再不对,那就更错上加错。

      什么东西都有其适用环境。就好像中药,一定由多种药材组成,所谓君臣佐使,温补的药里也有一些清热的,各有其用,而药效是各种药材的合力。如果一剂中药只有石膏、巴豆、泻叶、砒霜,那非出事儿不可。

      首先,凯恩斯主义必须在较健全的法治基础上才适用。即使在政府应对危机的关键时刻,经济措施也不能不受约束。比如说,政府要修一条路,如果要穿越几万户人家,阻力可能很大,若无法完成拆迁,那就该放弃这个项目。一来,在法治社会,产权受法律保护;二来,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显然这条路也不经济,前期拆迁成本投入过大,后边如何产生利润来填平投入呢?再往深处想,如果一条路急需修,修了收益丰厚,早就有人修了。等到危机爆发,为拉动经济,突然想到修条路,这条路有多大的经济意义?

      有些观点认为,法治和民生权利会妨碍经济效率,比如某国多少年都无法修一条高速,整天在那儿扯皮。但让人纳闷的是,没有形成共识的高速真的该建么?再说,人家不会因为扯皮,就建出鬼城吧?须知,一个良好有序的法治体系,必定是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的,而不受法治和产权约束的经济行为很可能会破坏经济。

      其次,凯恩斯主义要在合适的混合经济状态下才有效。混合经济,就是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达到一种合适的权重和对等地位。在数量上要合适,国有不能太大,民营不能太小。而且,地位也要对等。这样,在政府搞投资拉动时,民营企业会权衡风险收益,有利可图,争先恐后,无利可图,袖手旁观。政府也能通过民营经济的反应来审视项目是否合适,或者干脆下拨投资计划,贴息撬动投资杠杆,至于修哪条路,则由企业去筹划;反之,如果投资拉动的主要承担者是国有企业,可能对效益、现金流回收、投资风险相对迟钝。

      所以,不能总想着由国有控制上游资源,民营去做下游加工业,那会闹笑话,高位买国外资源,低位卖银行股权,不都是?前车之鉴,足以为后事之师。而毋庸置疑,用自己的身家投资的人,一定会更小心,更明智,更努力,更负责任。

      所有的政策都是一个系统工程,都要有两只手来平衡,凯恩斯主义需要法治来平衡,政府拉动经济需要民营部门来平衡,这个逻辑很简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辩证法么。

      可见,建立一个多监管、少调控,多备案、少审批,逐渐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是多么重要。中医讲究治本,讲究调动人体自身的生命力,一旦调动起民间的活力,那中国经济将会打开一片怎样的新天地!

      (作者系知名财经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