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海外
  • 5:金融货币
  • 6:证券·期货
  • 7:财富管理
  • 8:观点·专栏
  • A1:公司封面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融资
  • A6:信息披露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银行业“中考”成绩靓丽:净赚7531亿 大型银行不良贷款反弹趋势有所放缓
  • 互联时代的真相崇拜
  • 投资者保护工作进入“顶层设计”
  • 各地暂未“跟进”松绑限购
  • 前11天四大行信贷新增1550亿
    8月全行业投放或达7300亿
  •  
    2013年8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要闻
    银行业“中考”成绩靓丽:净赚7531亿 大型银行不良贷款反弹趋势有所放缓
    互联时代的真相崇拜
    投资者保护工作进入“顶层设计”
    各地暂未“跟进”松绑限购
    前11天四大行信贷新增1550亿
    8月全行业投放或达7300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各地暂未“跟进”松绑限购
    2013-08-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于兵兵 朱方舟 ○编辑 孙放

      擦边球已抵消部分调控效应

      ⊙记者 于兵兵 朱方舟 ○编辑 孙放

      

      在温州首现限购松动迹象后,其他限购城市是否也会跟进,成为房地产业近期一大话题。

      昨日,上海证券报记者调查了十个限购城市,各地均未出现放松限购的迹象。不过,包括假离婚、假证明、阴阳合同等多种规避限购的擦边球做法,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于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限购效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许多被调查的内地城市,开发商反映,限购效力降低是导致上半年商品房成交量上升的原因之一,加上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的大量释放,共同推动了成交量回暖。而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高度依赖,和一些地方楼市下半年可能出现的销售回落,限购进一步松绑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多地未见限购政策松动

      记者调研的十个城市分别是:济南、青岛、郑州、石家庄、佛山、珠海、南京、长春、哈尔滨、贵阳等地。在46个限购城市中,这些城市属于房价上涨较慢的三四线市场,以及因供给过大存在库存消化压力的城市。根据年初确定的本轮调控基调,这些城市很可能就是限购松绑的首批可选城市。

      根据2月底公布的“国五条”细则,本轮调控重点是“住房供不应求、房价上涨过快的热点城市”,而对于存在供过于求等情况的城市,则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市场稳定。直到近日,温州被曝松绑限购,原本无法购买第二套商品房的本地及外地户籍人士,均可购买二套房。市场似乎听到了房地产限购政策实质性松绑的前奏。此外,市场也有传言:限购政策的退出时间表或在10月份初露端倪,限购退出,配合房产税全面铺开,将成为房地产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重头戏。

      但截至目前,据记者调查,限购政策的普遍性松动尚未出现。多家南京地产中介表示,从政策层面来看,当地房地产限购政策未有松动迹象,反而趋严,连房地产贷款也受到影响。“由于上半年放款过多,银行资金紧张,南京首套房贷利率折扣已从8.5折提高到9折。甚至还出现贷款审批完成,银行却放不出款的情况。”世茂地产南京分公司一位销售负责人告诉记者。与此同时,郑州、石家庄等地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限购在“灰色地带”效力渐微

      虽然政策未见普遍性松动,但实际上,限购效力在很多地方似有还无,因为“擦边球”仍比较普遍。长春克而瑞高层告诉记者,在长春市场,通过办理假纳税凭证等达到购房标准的情况一直存在。南京某中介也表示,虽然政府已经大力整治假完税证明的做法,但假离婚,假社保等依然可以通过中介机构操作。也就是说,只要真心想买房,很少有人因为限购而被拒之门外。

      更明目张胆的擦边球存在于珠海。根据珠海限购限价政策,商品房价格超过11285元/平方米则不能完成备案。而珠海市中心目前房价多在16000元/平方米左右。于是大量开发商将房价分为两个合同,一个是单价低于11285元的销售合同,另一个是真实单价高于11285元的部分,冠以装修合同的名目。一些商品房因此出现高达10000元/平方米的装修合同。这种双合同的操作方式至今被广泛使用。

      “据我们了解,除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外,很多地方限购的灰色地带普遍存在。地方政府迫于高层压力无法全面放松限购,但对灰色地带的默许,其实反映了其对房地产业的依赖。”珠海某房地产开发商表示。

      专家:调控应因地制宜分类决策

      其实,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房地产供需形势,投资趋势不同,都决定了房地产调控政策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这种观点正在被中央及地方政府普遍认同。

      昨天,在海南举行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表示:房地产市场是地域差异性很大的市场,中央应允许地方在原则性政策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分类决策;中央应要求各地加强城市产业发展、城镇化发展与人口流动趋势的研究,并结合城镇原居民的住房状况,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房地产发展规划(计划)和住房保障发展规划(计划)。

      针对近期“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已形成草案,具体方案或在10月份出炉”的市场消息,朱中一说:“长效机制的草案肯定有了,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住建部、国土部及财政部等部门参与。”他指出,长效机制的内容应包括如何完善住房制度、调控的机制等问题。而房产税将是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