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琼
8月的中国汽车业,和天气一样火热。
两个染指于兼并重组的中国大型汽车集团——长安汽车、北汽集团成为焦点。不同的是,长安汽车正在品尝跨区域兼并重组摩擦带来的后遗症,北汽集团兴致勃勃地高举起跨区域兼并重组的大旗。
在结婚与离婚的故事中,更多人仅关注双方当事人。事实上,在8月兼并重组的故事中,主角并非新郎新娘,也并非准备离婚的夫妻双方,而是背后的“父母”。出面解决昌河汽车和长安汽车纠纷的,是江西省政府部门;推动未来昌河汽车走出困局,谋求两条腿走路的,仍然是江西省政府部门。在北汽集团落户镇江的故事中,镇江政府部门的身影更为强大。如果没有当地主管部门出面解决整车生产资质问题,镇江这一步棋对北汽集团几乎没有意义,最终北汽集团将放弃落子镇江。
从另一个角度看,对于引进大型汽车集团作为合作伙伴,地方主管部门比企业更上心。在怎样的力量驱使下,地方主管部门会如此“劳心劳力”?经济转型或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原有的土地财政模式无法持续,各地需要引进产业链更强的产业,汽车是当仁不让的选择。于是,在江苏、江西的产业构想中,我们看到做大汽车业的思路。江苏省提出要继续扩大合资合作,鼓励国内外有实力的汽车集团参与镇江汽车制造企业的兼并重组,促进镇江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本已拥有汽车产业的江西省,一方面希望引进实力汽车集团,一方面希望整合省内资源。
在各个地方政府抛出合作的橄榄枝前,国家相关政策也进一步推动着车企们跨区域兼并重组。今年初,工信部、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汽车等九大行业被列入兼并重组之列。据了解,目前车企如想异地建厂,就必须兼并重组当地拥有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否则异地建新厂,获批的可能性较小。急于扩张的整车企业们,只能四处寻找壳资源公司,尤其是那些拥有整车生产资质、但日子不好的企业。
但是兼并重组并不总是坦途。长安汽车和昌河汽车,成为一段不幸福婚姻的共同受害者。旁观者看热闹,有心人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在北汽集团已成功的跨区域收购兼并中,没有一起涉及央企汽车集团的下属公司。其所兼并重组的企业多为那些地方汽车企业或民营汽车企业。这些企业拥有明显的共同特征:拥有北汽集团需要的整车生产资质、生产基地、销售渠道,但不至于过于强硬引发激烈的冲突。此外,在这些地方企业背后的政府力量不容小视。由于急于做大汽车产业,地方政府常常会开出有吸引的招商引资条件。
在此前的历次大型跨区域兼并重组案中,央企间的跨区域并购通常难以成功。上汽集团和南汽集团的跨区域合作成为少数成功案例,抛开上汽集团以“双赢”为合作原则外,地方政府合作后给予的支持也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