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琪
自4月份以来,在“释放改革红利”的大背景下,由国务院、发改委、银监会等发布的各项政策络绎不绝。我们梳理了一下,在过去的4个多月时间你里,由国务院颁布的“通知”、“决定”和“意见”共有20项,由发改委发布各项产业性的“意见”、“公告”、“办法”与“通知”等多达36项,银监会与央行发布了8项,证监会发布的“规定”、“决定”、“通知”有16项。把所有的政策归纳起来,实际上涵盖四个方面:一是收敛金融杠杆和地方债务率,以及压缩和清理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二是大力扶持和刺激新兴产业的发展;三是根据“经济增长率不滑出下限”的原则采取措施稳经济;四是根据节能型政府和社会民生需求推动制度性改革。如果再浓缩一下,即是一手压缩过剩产能与债务过剩,一手推动新兴产业和民生需求的发展。
当前这一时期,投资者一方面牵挂着地方债务审计事态的发展,一方面关注着稳经济形成的新预期。关于地方债务审计,我们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披露审计结果时,除少数个别地方债务率超100%的警戒线外,大多数地方债务率都会处在安全区,最终的结果则是总量处于安全区。实际上,房地产再融资开闸也揭示了这一点,后期审计结果的披露有望卸掉这个市场压抑已久的心理包袱。
我们认为,7月份出现经济企稳信号后有望形成小周期的弱反弹,但形成完整复苏反弹周期的可能性不大。首先,因为虽然出台了诸多稳经济的产业支持政策,但在具体落实时还会面临债务率收缩、金融杆杠收缩、土地财政收缩等多方面的“钱紧”制约,即相关产业虽有政策预期,但还难以形成立竿见影的经济拉动力。其次,四季度是传统的流动性抽紧期,将对企业进一步的补库能力形成制约。第三,现有的政策只是旨在“守7.5%”,而非刺激增长,这决定着企业的库存调整只是短期行为,而非趋势性或周期性行为。并且,从更长的周期来看,两个根本性因素决定性着中国经济远未到进入到新增长周期的时候:一是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和“四万亿后遗症”远未清除完毕,驱动经济步入新增长周期的新动力尚未形成;二是美国经济修复后退出QE已是不会太久的时间问题。美国退出QE意味着全球量化宽松和超低利率周期的结束,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可能会面临更为显著的资本外流压力。实际上,目前审计地方债务、收缩金融杆杠、收敛货币供应量、盘活货币存量等某种程度上是在为美国退出QE时可能出现的资本外流而未雨绸缪,即在为将来储备必要的对冲政策。
在经济“小反弹”的预期下,近期由房地产牵头,并带动传统周期股出现修复性反弹,主板突进2100点之上,创业板则乘机换手震荡,且根据半年报揭示的成长性不同开始分化。我们认为,即使有城市管网改造、棚屋区改造,以及房地产再融资开闸的政策预期,处于去产能过剩阶段的传统周期行业还难以达到供需平衡点,企业盈利能力还难以得到实质性改善。因此,其周期股行情只是一次小周期的弱反弹,而非新景气周期的形成,周期股主宰的主板指数同样如此。在行情大局上,前期恒强的新兴产业股已经开始滞涨与分化,“强势滞涨、弱势补涨”的组合决定着近期A股仍是主板低水平波动、创业板高位震荡的格局。在策略层面上,周期股弱反弹中有短期交易性机会,但转型大背景下的整体策略上仍是“越涨越减”;开始高位滞涨的新兴产业股短期仍有交易性机会,整体策略则已进入甄别成长性调整配置结构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