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姿态,但不低头
⊙本报记者 孙旭
一年前采访周克,他说得最多的是,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想办法替投资者把钱赚回来;一年之后,同样的话依然回荡在他的办公室中——与任何一家基金公司总经理的办公室比起来,他的办公室并不“起眼”。
他说,年内取得的成绩,平添了信心;但距离心中的目标,依旧有很大的距离,这始终是不小的压力。
很长一段时间,周克的身体状况欠佳——尽管员工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他们的总经理按时出现在办公室。一年后再度接受采访的他,气色好了很多。
他说,公司业绩有“起色”,他才能有好“气色”。
中邮的成长轨迹是国内公募基金一个独特的样本。从2007年规模逼近千亿的红极一时,到后来激进的风格遭遇熊市行情的拷问,以至目前沉下心来逐步转型,用周克的话说,中邮“兜了很大一个圈,现在才真正重新走上正轨”。
北京人,好面子,周克的“固执”业内闻名。尽管有质疑中邮的团队资历尚浅且无外部经验,但周克倔强地坚持不挖墙脚的原则。他相信,只要“有根基”,那些“本土”培养、拥有中邮血缘的年轻人同样可以担当重任且更有凝聚力。
“我就不爱弄这套(挖墙脚)东西,挖别人做什么?”周克一摆手:“同行之间伤感情,何必呢。”
此外,他坚持每一名投研人员都要会看宏观,注重投资逻辑。“你要是能解释清楚投资逻辑,即便股票暂时不涨也没关系;”周克说:“但你要跟我讲‘博弈’,对不起,你可以暂停发言了。”
然而,在面对投资人利益这本“账”时,充盈着强大气场的周克会顿时收敛放低姿态:“前几年我们的投资走了弯路,持有人亏了钱,这是中邮欠的债,无法回避,我们得还。”
于是,交谈的主题又会回到那略带“悲壮”意味的表态上。而这被反复提及的宣言背后的艰辛,或许只有周克以及他心中那些“并肩作战”的兄弟姐妹们才能体会。
“还债”的日子有多难?你也许无法想像,一年多前,当投研踏上“去明星化”之路,中邮几乎是从团队再造的“起点”重新开始。周克告诉记者,邓立新(现任投资总监)一年时间头发“白了一层”。
周克有些动容:“这一年多的时间,是从业19年以来‘最艰难’的日子。”
“好在中邮的精神没有散。”让周克感到庆幸的是,即便“最艰难”的日子里,中邮的韧性“基因”仍然得以承袭:勇于正视错误,不低头。
在周克看来,中邮的团队聚集着一批真正想要做事业的人,正是他们对于责任和理想的坚守,才支撑中邮渡过了暂时的困难,并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如今,当周克坐在沙发上扳着指头对现有的投研爱将如数家珍,你会感觉,人才瓶颈已不是他的“心头大患”。他甚至会骄傲地告诉你,以目前的产品规模来说,中邮的投研资源是有富余的。
“我们敬畏市场,放低姿态;同时我们勇敢面对,绝不低头。这是中邮的精神,不会变。”周克说,这一年过得很累,现在转型重新走上正轨,会轻松些,想休息下;然而转念一想,他又说,还没替投资者把钱都挣回来,“停不下来”。
的确,从饱受市场质疑到重新占据业绩制高点,中邮的转型之路只是初战告捷。能否顺利“逆袭”,了却周克心中的愿望,无法以一时的“涨”或“跌”来判定。
于是,你可以猜到,采访的最后,话题又再一次回到熟悉的“表态”上。
“态度是第一位的!”周克经常对团队所强调的话做结:“投资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不把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没有给老百姓赚钱的心,就不要考虑在中邮干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