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要闻
  • 5:金融货币
  • 6:海外
  • 7:证券·期货
  • 8:财富管理
  • 9:财富管理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价值
  • A6:信息披露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公募基金竞争加剧倒逼差异化发展 新公司力拼“非公业务”谋求弯道超车
  • 夏普比率优于同业
    股基组合博取高收益
  • 4G牌照发放在即
    基金密集调研看好通信板块
  • 中信建投基金公司
    获批设立
  • 错失创业板行情 私募平均收益7月跑输公募2.35%
  •  
    2013年8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财富管理
    公募基金竞争加剧倒逼差异化发展 新公司力拼“非公业务”谋求弯道超车
    夏普比率优于同业
    股基组合博取高收益
    4G牌照发放在即
    基金密集调研看好通信板块
    中信建投基金公司
    获批设立
    错失创业板行情 私募平均收益7月跑输公募2.35%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公募基金竞争加剧倒逼差异化发展 新公司力拼“非公业务”谋求弯道超车
    2013-08-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随着审批的加速,年内基金公司数量有望突破90家,甚至达到上百家的规模,令公募业务竞争进一步加剧。2013年上半年新成立的基金公司数量,超过了2007年至2010年3年成立的基金公司总量

      ⊙记者 徐维强 ○编辑 王诚诚

      

      随着第80家基金公司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成立,今年上半年我国的基金公司数量正式进入“8”字头。而在其后还有众多排队等待批文的基金公司,突破百家的数量已经指日可待。新基金公司加速成立,令“牌照资源”已经不再稀缺,也意味着公募业务竞争的进一步加剧。

      面对早前成立的巨型基金公司,新基金公司规模都比较小,不仅在资历、经验上处于劣势,在业务方面也无法与大型基金公司展开正面竞争。错过了基金发展黄金时期的新基金公司,面对生存的压力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差异化”的道路,并力图在发展拐点上实现“弯道超车”。

      公募竞争空前激烈

      根据证监会网站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我国基金公司数量已经达到82家。此外,还有10余家基金公司正在筹备等待批文。业内预计,随着审批的加速,年内基金公司将有望突破90家,甚至达到上百家的规模。基金公司的成立也呈现加速之势,仅仅在2013年上半年新成立的基金公司数量,就已经超过了2007年至2010年3年成立的基金公司总量。

      自1998年首家基金公司国泰基金成立以来,除了2000年以及2009年外,每年均有新基金公司成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曾导致国内基金公司的成立出现短暂停滞,在当年10月民生加银基金管理公司获准成立之后,有近两年的时间基金公司出现真空,直到2010年纽银梅隆西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拿到证监会的批文,成为第61家基金管理公司。

      “虽然基金公司的加速成立不会使得牌照迅速贬值,但至少不会像以往那样稀缺。”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新基金公司加速进入市场,也意味着公募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尤其是在市场低迷的环境下,不但无法与2006年、2007年的基金业黄金时代相提并论,甚至已经面临生存的挑战,尤其是规模和实力较小的基金公司,这一问题更为凸显。另一方面,随着新《基金法》的实施,保险、券商、私募加入公募队伍,“大公募”时代将出现前所未有的竞争格局。

      新公司埋头做专户

      近日,华润元大基金推出国内首只一年期保本基金,成为今年成立的10家新基金公司中推出基金产品的第一家。华润元大今年3月份成立,股东双方为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和中国台湾元大宝来证券投资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团队也主要由台方组成。

      “现在新成立的基金公司都不愿意发产品,但毕竟我们在台湾有这方面的优势和实力,这也是我们的根本,所以还是争取尽快发行新基金。”华润元大相关人士表示。

      但面对低迷的市场环境,发行基金产品已经成为不少新基金公司的奢望。除了今年成立的9家基金公司外,去年6月份成立的红塔红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至今已经成立14个月,却始终没有一只公募产品。而与此同时,红塔红土的专户业务却红红火火。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红塔红土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已达40.89亿元,这一数据甚至超过了成立多年的老基金公司。在公募产品数量为零的情况下,意味着40亿的资产管理规模全部为专户业务,这在国内的基金业内也十分罕见。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公募业务当前发展艰难,新产品发行大不如前,而专户业务收入稳定,加上比发行公募产品所投入的人力财力都少了很多,因而也成为很多新基金公司在冷清的市场中出于生存的一个选择。

      此外,成立子公司也成为不少新基金公司的一大选择。今年以来,基金子公司的设立纷纷提速,密集获批。去年9月证监会允许基金公司设立境内子公司后,截至目前在82家基金公司中,子公司获得批文的基金公司达到了42家,超过了半数。由于子公司的盈利模式更为多元化,因而成为一些新基金公司实现“弯道超车”的一大利器。据了解,一些子公司已不再满足于只做低收入和低利润率的专户通道业务,而是涉足于信托业务等,成为房地产基金、地方政府债务平台,力图在这些领域实现突破。

      新基金公司面临人才荒

      基金业本就是人才密集型的行业,而随着基金公司以及基金子公司的快速扩容,基金行业的人才缺口也出现前所未有的紧缺。去年以来,大批基金经理走马灯般密集换帅,凸显了这一行业人才荒的困境。与此同时,大批基金公司展开了大规模的招聘,但“一拖多”的现象并没有得到彻底改观。相对而言实力和影响力都更为弱小的新基金公司,只有通过高价揽才,才能从其他大型公司实现“挖角”。

      近期,多家基金公司及子公司传出团队被挖的消息。其中红塔红土基金公司旗下整个子公司团队全被挖角,而业内人士向记者证实,近期嘉实基金子公司有多名新同事加盟,其中多数来自红塔红土子公司。由于目前红塔红土没有公募产品,业务主要集中于专户和子公司,因而这次挖角带来不小的冲击。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新基金公司以及子公司的增多、业务的进一步展开,未来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相互挖角的现象将还会增多,如何留住团队和人才将是新基金公司面临的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