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要闻
  • 5:金融货币
  • 6:海外
  • 7:证券·期货
  • 8:财富管理
  • 9:财富管理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价值
  • A6:信息披露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发改委“点兵”信息安全
    生物识别大规模应用在即
  • 研发三维人脸识别
    川大智胜进军高端安防
  • 信息安全设备国产化成趋势
    航天信息深耕生物识别领域
  • 人脸识别技术连升三级
    汉王科技升级转型露曙光
  •  
    2013年8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公司·价值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公司·价值
    发改委“点兵”信息安全
    生物识别大规模应用在即
    研发三维人脸识别
    川大智胜进军高端安防
    信息安全设备国产化成趋势
    航天信息深耕生物识别领域
    人脸识别技术连升三级
    汉王科技升级转型露曙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发改委“点兵”信息安全
    生物识别大规模应用在即
    2013-08-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温婷 ○编辑 阮奇

      

      国家发改委昨日印发“关于组织实施2013年国家信息安全专项有关事项的通知”,重点支持信息安全产品产业化等领域。

      在信息安全方面,生物识别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个人信息识别、隐私保护和安防等领域:新一代身份证的指纹信息已经开始登记,新一代iPhone也有望把指纹识别作为杀手级应用加载其中;而美国、印度以及我国的部分地区已把人脸识别用于安检通关、门禁安防等方面。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应用的愈加广泛,以指纹、人脸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技术越来越普及,市场也在逐渐开启,由此带来的生物识别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升级一触即发。

      

      产业年均增速50%

      “生物识别”是生物特征识别的简称,指通过因人而异的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如虹膜、人脸、指纹、声音、笔迹、步态等,准确鉴定个人身份信息。其中由于指纹具有终身不变性、唯一性和方便性,指纹识别已经成为生物识别的代名词。而虹膜技术一直处于走高端路线——鉴于眼睛中的虹膜比指纹、人脸更具有唯一性,识别准确度高,是目前仅次于DNA鉴定的高端生物识别方法。

      国内的产学研界显然已经关注到了这方面的机会。去年11 月,由中科院自动化所牵头,联合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校等单位组成的“生物识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杭州宣布成立,上市公司汉王科技等参与其中。

      中科院副秘书长、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谭铁牛表示,生物识别产业涉及公共安全,表现出几个特征:政府主导才能规模化、相关技术竞争白热化、业务开展专业化,不仅发达国家大力推广使用,发展中国家亦步步紧跟。我国已将这一产业列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且该产业正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

      在生物识别的具体应用方面,截至8月21日,常州已发放含指纹信息的二代身份证2400余张,海南、陕西等地相继开展指纹信息的受理工作。按照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包括指纹信息,并规定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应当登记指纹信息。

      正如2004年《居民身份证法》的实施以来,一、二代身份证更迭对于整个IC卡产业的带动一样,新修订法对于指纹信息采集的要求,同样将给予生物识别技术的普及带来较大契机。

      而与我国正在推行的指纹身份登记相同,世界上100多个实行身份证制度的国家和地区中,已有56个在证件中加入指纹信息。

      除此之外,生物识别技术也在其他领域有所应用。湖南已经启用“人脸建模”方便离退休人员进行养老金资格认证,防止养老金被冒领,应用的是人脸识别的技术。而深圳市部分幼儿园也升级了门禁系统,要求接孩子要刷卡对指纹。

      

      人脸识别渐成强制标准

      正是出于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和信息安全的需求,生物识别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个人信息识别、安防等领域。

      一方面,视频监控将会融合生物识别技术与行为监测技术,将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生物识别监控与行为检测市场,并拥有数十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民用安防系统中,大多采用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近两年,随着国内平安城市、智慧城市项目的深入发展,城市监控的高清化进一步得到普及,摄像机特别是高清摄像机数量激增,使得人脸识别在数据的采集上阻碍大大减小;甚至部分地区已逐步将人脸识别列为使用过程中的强制标准。

      而当视频监控带有生物识别和行为检测后,将会为视频监控、生物识别和IT系统制造商、安防系统集成商和企业带来新一轮的营业增长。这个新市场(包括系统销售、升级和原件保修)在2016年将会有32亿美元的市场蛋糕,复合增长率达到33%。

      另一方面,便携式智能设备的普及以及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兴起也令人们对个人信息安全的要求日渐提高。

      最新曝光的HTC一款智能机HTC One Max就可支持指纹识别。而苹果日前也在欧洲再次申请指纹识别专利,其2012年重金收购的世界第一大指纹传感器供应商AuthenTec就有相应的技术和专利积累,有消息称新一代iPhone也将把指纹识别作为杀手级应用加载其中。分析人士认为,除了带来便捷外,生物识别技术还让iOS的安全级别又上了一个台阶,这将极大地吸引企业用户和IT部门。此外,指纹识别还将是苹果进军移动支付的有效手段。

      展望未来,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型的钥匙、密码或许无必要存在,只要你给一个眼神,家门就能为你打开;去银行取款,无需带卡,刷脸即可,也不必担心账号被盗;家中来了陌生人,视频监控会立即发出报警声;网上购物,只要看一下摄像头,就能实现资金的支付和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