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当代人的精神——古风作品赏析
⊙记者 唐子韬 ○编辑 陈羽
书画市场一向是中国艺术市场的基础。即便在近两年的市场调整阶段,书画市场的成交情况也仍然要好于其他门类。
与古代书画市场情况相比,当代书画名家作品也在拍场保持着不错的整体成绩。当代书画作品,往往受到艺术家的地位、名气和艺术成就等因素影响。一些中青年书画家,随着作品的成熟和展示活动的增多,逐渐被市场所认知,价位也逐年增长,值得藏家关注。
古风(李伯昌)作为创作已经成熟的当代书画家,近些年随着个人艺术的发展和推广,作品开始逐渐打入主流市场。在中年当代书画家中,他的市场变化值得期待。
师法古今
对于书画家李伯昌(字古风,号揽月楼主、汉唐遗韵、塞外)这一代人来说,从事书画创作是在多年中西艺术熏陶之下,最终郑重选择的艺术道路。
已是知天命之年的李伯昌更愿意人们称他的字——“古风”,这样的称谓更加符合他从艺的本性;追摹古人而不泥古,也是他至今坚持书画创作的信条。
古风,吉林长春人,自幼痴迷书法、绘画,1980年至1986年先后受教于广西师范大学艺术系和吉林艺术学院国画专业,受东西方学院绘画熏陶多年。
1986年,古风在北京观看了范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展之后,就被范曾的笔墨画风所折服,从此牢牢地印在了自己的脑海之中。此后,每逢有范曾讲座及作品展览,他都会亲自前往聆听与学习,他的画风也开始模仿这位当代名家,他创作的人物画风格颇有其风貌,甚至因此被人们称为“东北小范曾”。
此外,在人物画方面,古风最为推崇的还有近代中国画大师——蒋兆和,认为他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西画之长,创造性的拓展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技巧,使中国人物画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从1980年代中期以后的十年时间,古风除观摩学习古今书画名家作品外,还游历了祖国名山大川,独自深入藏区高原采风创作。在“外师造化”的同时,他注意揣摩学习古代、当代名家的用笔用墨,逐渐自成一派。
1995年后,古风放弃油画创作,全身心投入书画创作之中,并且改变之前的风格,专注于研习传统书法和人物画技法。他上追明四家、石涛、八大、任伯年,近习吴昌硕及当代范曾等人,广博涉猎、汲取精华。古今名家的技法深深地影响着他,在吸收了传统并融合了当代人的笔法、意境之后,他把自己的气质融于笔墨画幅之中。
作为当代书画家,古风凭借其书画修养,融会古今。他的创作既有古雅淡薄,也有现实入世的一类。在近代以来不断改良的新中国画创作的典型风貌之中,古风不仅继承了传统水墨的沉厚自然、高逸朴雅的境界,他的笔墨更加富有弹性墨线的节奏感和整体趣味。或许是受到西画功底的影响,古风的水墨技法既有来自传统的中国画的气韵,又强调空间性和体量感。这在技法和意境上,继承和发展了现代中国画。
书画同源是传统中国艺术的独特之处。古风知画又知书,他的书体以楷隶行草兼工,整体以意行之,赞赏古而雄壮,注意书写中的速度、节奏、笔势、墨法。笔意恣纵,不拘成法,外貌粗疏而内蕴浑厚,虚实相生。正是在书法方面的这些修养和功力,让他在绘画用笔方面更加游刃有余。
古风的绘画中作品发于心、始于思、流于笔显露出一种对于传统中古雅高尚的文化品格的追求。他喜欢欧阳修的“闲和严静”,喜好在书法和人生中追求清闲之趣、平和之风、庄言之格、宁静之情。
画乃心画
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为第一要义。书画创作,以气为先、以气为胜,古风的笔墨则是精、气、神三者合一。
古风认为,“画乃心画,书画之妙,当以神会,得心应手,意到便成”便是孔子所言“游于艺”的境界。他善于以笔墨趣味和弹性墨线为作品的整体支撑,这样可以使作品既有传统的生动中国画气韵,又不乏现代绘画艺术气息。他认为,追求笔精墨简,其关键是取舍。取,是一种领悟;舍,更是一种智慧。在创作中,当舍去一切不必要的细枝末节,删去冗余的内容之后,虽然画面上的东西少了,但画外之韵却是无尽。这样的艺术自然更为内容丰富,画中有画,题中有题,意中有诗,更加格高韵美,意境深远。
《凝望》、《守望》、《盼望》、《愿望》是古风的当代人物书画作品中具有边疆风情的系列代表作。高原风雪之中,僧侣、老者的刀刻般的脸上带有一种茫然和哀愁的表情,画面传达出岁月的沧桑、人生的感慨。在这组作品中,古风用富于现代感的笔墨表现手法,皴擦晕染中结合了西画的形式表现力。苍茫的大地、远处的牛群与近景人物的沧桑形象形成呼应,画面传达的苍凉气息令观者驻足沉思。
古风的人物肖像画作品,既有当代人追求心灵的平静愿望,又有怀古忧思的人文情怀,是浮躁现世中难得的静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