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敏君作品赏析
⊙记者 曹原 ○编辑 陈羽
近日,庆祝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的“安徒生节”正在丹麦第三大城市欧登赛举行。中国艺术家岳敏君为该艺术节设计的铜铸小雕塑让他获得了安徒生节的“夜莺”奖,他创造的雕塑已经成为安徒生节的标志性LOGO的一部分,这是首位获得夜莺奖的中国艺术家,同时,岳敏君获得了40万克朗(约合44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安徒生节评审委员会的成员们也揭示了他们提名这位中国艺术家的原因:他的艺术诉求鲜明,以其大笑的光头人物作为艺术符号。“他的艺术形式通过隐晦和略带讽刺性的距离表达融入中国群体追求自由表达的形式中”,丹麦安徒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SDU)教授/评审团成员John Norregaard Frandsen说到。该评审团的大多数成员认为岳敏君与安徒生在艺术表达上的幽默性、讽刺性和图式上具有很多相似之处。
的确,岳敏君在表达上的讽刺性和赋予创造形象的幽默感,让他笔下的笑脸成为一把双刃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岳敏君就塑造出一个夸张大笑的脸,这种自我形象的放大像个人商标一样很快让岳敏君找到自我定位。露着大白牙,笑得睁不开眼的画中人物像不谙世事、肤浅直白的人,尽管作品选择用一种轻松幽默甚至讽刺调侃的形式呈现,但理智的艺术家本人会告诉你:“画中拒绝思考的笑脸其实是思考过后的‘不思考’。在面对严肃的现实时,用的是不严肃的表达方式,但是不严肃也得能看出事物的本质,只是用的语言不冷漠。”
在岳敏君代表性系列作品的“自我形象”中,人物总是紧闭双眼,只顾傻笑,好似对外界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在六十年代的艺术家成长背景中,艺术家的梦想总是被历史的进程一次次打败,而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现实又使得这些艺术家面临着一股来自社会不可抗拒的力量,玩世和厌世的情绪开始蔓延,有人用荒诞的、无聊的生活场景来反讽社会,有人用逃避、玩笑来调侃现实。策展人皮力曾这样评价岳敏君的作品:“他的艺术的基本逻辑是用‘流行’、‘低俗’和‘无意义’来消解社会统治话语中的‘高尚’和‘意义’,并试图在这种情况下恢复自身曾经梦想的尊严。”
岳敏君很明白自己选择表达的方式,“我选择的确实是一种直白讽刺的方式,这跟我们的文化有关。如果你在中国很严肃地谈事情,结果一定是不欢而散,问题最后也是无疾而终,如果用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去谈的话,大家都比较容易接受。” 当一切都未知且不可预料,对现状对未来,你可以选择闭上眼视而不见、没心没肺地咧嘴笑。
所谓双刃剑,就是标准化的笑脸让岳敏君很快成为市场偶像,但笑脸的光芒太过耀眼,以至于他一直在创作的其他题材(如场景系列、处理系列、迷宫系列等),在外界偏执的认为他只会画笑脸中成为炮灰。
其实,无论在岳敏绝设置的《寻找恐怖主义分子》的迷宫里,还是《寻找中国艺术》的迷宫中,都可见艺术家近些年思考的转换,对国际争端、种族和身份等问题的切入,或是从中国水墨的挪用中反省艺术本身,他沉默不语的背后的确在进行思考,这种思考不仅是大主题的呈现,“迷宫”从某种意义上也是艺术家自我困境的突破。
策展人吕澎曾评论岳敏君的“迷宫”系列作品道:“‘迷宫’是岳敏君最新时期的实验,这种对艺术问题的转向以及图像的历史延续表明:中国当代艺术在新世纪里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其主要特征是将特定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和政治问题抛弃,而转向关注对不同文明进行重新审视、比较、分析语判断,并从多种视角观看不同文明与历史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