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市场
  • 7:互动
  • 8:艺术资产
  • 9:书评
  • 10:股市行情
  • 11:市场数据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鉴赏
  • 郭润文作品再现“黑马”之势
  • 刘野《剑》出鞘 或成秋拍焦点
  •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未来走势风向标
  • 青春祭 忆之痕
  •  
    2013年8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艺术资产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艺术资产
    鉴赏
    郭润文作品再现“黑马”之势
    刘野《剑》出鞘 或成秋拍焦点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未来走势风向标
    青春祭 忆之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青春祭 忆之痕
    2013-08-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 郭润文《痕迹》赏析

      ⊙记者 李虎 ○编辑 陈羽

      

      斑斓画室、油彩缤纷,墨痕纯粹、油灯微明。

      结绳不缚,零落白稿,屉格轻开,记忆暗门。

      细微的木头、棉麻,不同质地的金属在发黄的白炽灯照耀下,显示出厚重而陈旧的气息。这幅创作于九零年代初的郭润文作品《痕迹》用方正古典的格局,呈现着属于画家青年时代简约、质朴的样式。

      创造性的现实

      作为中国写实画派中的岭南派艺术家,郭润文有着出色的古典油画写实技法。不同于人们对写实画派的一般印象,郭润文的注意力并不在技法上,而是很早便意识到“写实”主义仅仅作为一种技法的局限性。他对传统写实油画的突破在于:其一,对所表现的物象进行主观提炼,试图表现更深层次的历史意义;其二,他没有将现实表面化地处理成一种直接、逼真的再现,而是采取了象征、隐喻的手法来对物象进行描绘,从而具象的现实变成了一种具有引发人们联想的“创造性的现实”。

      《痕迹》正是体现郭润文写实油画语言变革过程中的最好范例:描绘的物象都是真实客观的,却又是代表画家“主观现实”的艺术形象。整个作品精心的构图安排和充满隐喻的画面元素,承载着郭润文对逝去青春的追忆和情感。这也许是郭润文的旧画室一角,也许初学绘画时他曾在这里度过了许多时光,留下了种种痕迹,经年累月在旧家具和画具留下的斑驳油彩,怀表和落满灰尘的桌面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桌子屉格外露出的半张信纸和纸箱上翻开的书籍,仿佛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未完的故事。诸多细节的设置,让作品充满了一种时光凝滞的“史诗感”。

      《痕迹》的首次亮相是1993年的“首届中国油画双年展”,获“学术金奖”。这是画家生涯里的第一个全国性美术大奖,也是其个人风格确立和艺术理念成熟的标志,由此开始了他以“痕迹”为系列带有历史怀旧感的创作。

      用写实技法写意

      进入2000年以后,郭润文继承“宾卡斯技法”并有所发展,其作品图式呈现出精致的画面语境和繁复的制作技术。严谨的油画制作程序使得郭氏创作非常费时耗力,但也为他在中国画坛最火爆时横空出世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通观郭润文近期作品,可以看出早期作品中带有的些许的矫饰意味已经荡然无存,渐蜕浮华后显得更加理性和宁静,试图以一种理想主义的构架,于烦嚣的尘世中,为观者在视觉上营建一个诗意的、安宁的心灵空间。也许这正是郭润文在绚烂之极后归于平淡的表现。

      2010年后,在藏家逐渐熟悉了杨飞云、冷军、艾轩的图式后,忽然被郭润文这种画上的朦胧感激发了青年时代的记忆。展望未来,郭润文相信只有用写实技法去“写意”,才能表达历史与当下的感受。写实,不是绝对复原真实,而是依靠“间接的魅力”,形成类同古典的隐喻。这种写实手法中透露的深厚寓意,融合了现实主义与形式主义的两极。它既有西方经典品质,又兼具了东方风情。而郭润文用一种完美的形式语言诉说自己的现代性体验,似乎才是印证其作品在市场上发力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