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公司国有股东有明确注资计划
⊙记者 王雪青 ○编辑 邱江
为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国资委、证监会在30日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国有股东与所控上市公司解决同业竞争 规范关联交易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了“培育注资”模式。据上证报记者统计,目前至少有内蒙华电、中国重工、大唐发电、吉电股份、南岭民爆等数十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曾在承诺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时,提出了较为明确的注资计划。
若从注资时间划分,上述公司国有股东(包括国有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承诺可分为四种类型:即将到期承诺、中长期承诺、不定期承诺,以及过期未兑现承诺。其中,即将于2013年至2014年到期的承诺无疑最值得期待,包括内蒙华电、中国重工、粤传媒等。
即将到期承诺值得期待
内蒙华电的国有控股股东北方电力曾于2011年7月承诺:“将内蒙华电作为北方电力煤电一体化等业务的最终整合平台;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将相关所属资产在盈利能力以及其他条件成熟时,逐步注入内蒙华电。”随后,北方电力又对所属资产进行了筛选,认为在2012、2013年可以分批启动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包括:北方电力持有的神华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集通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蒙达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以及北方电力拥有的丰镇发电厂5、6#机组和北方电力控制的高头窑、铧尖、吴四圪堵等煤矿项目资产。
北方电力的这纸承诺为内蒙华电打开了成长空间,其中最值得关注的要数高头窑、铧尖、吴四圪堵三座煤矿,若都能如期注入内蒙华电,无疑将大大增强公司的煤炭自给能力;其次是神华北电的部分股权。目前为止,上述计划尚未兑现,或将成为公司今年的一大看点。
中国重工的大股东中船重工集团曾于2010年10月承诺:力争在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后三年内,即2014年2月15日前,在满足适用条件时,将16家与公司存在潜在同业竞争情况的企业注入上市公司;中船重工集团范围内,对船舶造修及改装、舰船配套、舰船装备、海洋工程和能源交通装备等业务方面的项目开发、资本运作、资产并购等事宜,上市公司具有优先选择权。截至2012年3月,承诺范围内已有5家注入上市公司。目前公司正在停牌,拟定增收购控股股东中船重工集团旗下军工重大装备总装业务资产,支持相关子公司军工军贸、能源装备等业务项目建设。
关于粤传媒,广州传媒和广州日报社曾在公司2012年重组时共同承诺:为避免未来与公司产生同业竞争,承诺于2014年6月19日前,在征得赢周刊、第一财经其他股东同意后,将广州传媒持有的赢周刊和第一财经股权以适当的方式注入粤传媒。今年7月18日,公司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大股东广州传媒对第一财经股权注入公司非常支持,正在和第一财经其他股东协调相关事项。
中长期和不定期承诺居多
与即将到期的承诺相比,更多国有股东解决同业竞争问题的承诺倾向中长期和不定期。其中,中长期承诺将于2015年至2017年到期,不定期承诺则为“未来适当时候”。中长期承诺的公司包括大唐发电、武钢股份、中煤能源、华电国际、中海发展、中原高速、中航电子、长江传媒等;不定期承诺则包括长安汽车、吉电股份、中国石化、深高速、山东高速、中国铝业、金瑞矿业等公司。
其中,给出不定期承诺的多是需要相关资产在大股东的“培育”下,具备一定的盈利水平后,再注入上市公司。而《指导意见》正是强调“有条件的国有股东”可以为上市公司开展“培育注资”模式,要按“一企一策、成熟一家、推进一家”的原则,研究提出解决同业竞争的总体思路,并通过适当方式最终将存在同业竞争的业务纳入同一平台。
例如长安汽车,2010年9月,公司控股股东中国长安集团承诺:“在昌河汽车和哈汽集团均连续两年盈利、具备持续发展能力且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的情况下,提议将两家企业注入长安汽车。”不过,截至2013年半年报披露时,昌河汽车和哈汽集团尚未达到注入条件。
吉电股份的实际控制人中电投也曾于2006年7月承诺:“将持有白山热电60%股权、通化热电60%股权在项目建成盈利后一年内以现金交易或其他方式出售给公司。”不过,截至2013年半年报披露时,上述股权仍不符合承诺中的注入条件。
此外,南岭民爆为解决“收编”金能科技构成的爆破业同业竞争问题,公司实际控制人新天地集团承诺,在上市公司认为必要时,可收购集团所持有关股权业务和资产。*ST株冶的实际控制人中国五矿集团7月底表示,与*ST株冶产生同业竞争的两处资产盈利状况并不佳,此时注入资产或拖累上市公司业绩,要求延期三年解决与同业竞争问题。
不过,在已承诺解决同业竞争问题的公司中,有个别承诺到期未能兑现,例如华菱钢铁。公司控股股东华菱集团2007年承诺,会在“三年”内(即2010年12月26日之前)将持有的锡钢集团55%股权出售给上市公司、或以其他合法的方式注入公司、或出售给无关联的第三方。不过,2011年9月27日,公司董事会否决了关于子公司华菱钢管与锡钢集团资产重组的议案。根据2013年半年报,目前,公司正与华菱集团沟通关于解决潜在同业竞争问题的后续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