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焦点
  • 5:公司
  • 6:市场
  • 7:观点·专栏
  • 8:艺术资产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专 版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人物
  • A16:基金·私募
  • 资金面趋紧制约反弹空间
    大公司“领衔”基金小幅减仓
  • “泡沫”的故事
  • 广发基金
    为基民赚取29.04亿
  • 东吴双“新”基金
    近年业绩不俗
  • 8月各类基金均获得正收益
  • 华润元大固定收益部总经理杨凯玮:债券收益率将维持高位
    偏重中短久期和高评级券种
  •  
    2013年9月2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基金·基金一周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基金·基金一周
    资金面趋紧制约反弹空间
    大公司“领衔”基金小幅减仓
    “泡沫”的故事
    广发基金
    为基民赚取29.04亿
    东吴双“新”基金
    近年业绩不俗
    8月各类基金均获得正收益
    华润元大固定收益部总经理杨凯玮:债券收益率将维持高位
    偏重中短久期和高评级券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泡沫”的故事
    2013-09-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金融投机史》

      ⊙银华基金

      

      “人总是扎堆思考,然后一起变得疯狂,但是要想恢复理智,却得一个一个地慢慢来。”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

      人类的文明史有多久,也许投机的历史就有多久。“投机精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大众所熟知的“郁金香狂热”发生在17世纪的荷兰,而真正赋予投机以经济上的意义,则是18世纪后期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投机的定义。实际上,一直到1929大萧条之前,投资与投机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更没有含义上的褒贬之别。

      多年来没有人给过投机者一个明确的正本清源的历史,而《金融投机史》一书以时间顺序展现了人类投机整个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世纪的古罗马时代,当时已出现了股份公司的雏形——资本家公会,他们将工程外包合同炒作,掀起了以“肮脏的高利贷和金钱操弄”为主要形式的历史上的首次“投机”狂热;当然也包括人们熟知的三大金融泡沫事件:荷兰的郁金香狂热、法国的密西西比公司泡沫和英国的南海公司泡沫;以及美国金融衍生品和垃圾债券的诞生和发展,直至日本股市的疯狂和崩溃。展示了“一段关于财富、贪婪、欺诈与金融创新的精彩历史”。

      开篇作者即写道,“人类天生就喜欢交换东西和预测未来”,因此投机永远不会改变,因为人性始终如一。从技术层面上来看,每一次投机事件都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以上面提到了三大泡沫事件为例:最早期的郁金香狂热还局限在对一种商品的炒作,许多郁金香品种的价格在一年内上升了百倍,大部分交易并没有实现真实的交割,投机者就从中赚取了数十倍乃至百倍的利润。这样的市场显然无法长久维持,待到击鼓传花结束时,郁金香泡沫就烟消云散了;到了法国密西西比公司和南海公司泡沫事件时,约翰?劳以财政大臣的身份设立中央银行发行纸币,英国国王亲自担任南海公司总裁,以国家信用吸引民间资本。可以看出,较早期的郁金香狂热,炒作的主体从民间自发上升至国家层面,由国家行为引发了民众的投机。

      无论投机的发起是国家还是民间,这最终都源于人性的贪婪,前者是个人对暴富的欲望,后者则为统治者对权力和财富的欲望,“贪婪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欲望,随时随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在投机狂热期间,这种贪婪被释放出来并迅速影响至大众,把每一场狂热都铸成了相同的形状,不管其历史背景如何。这种本质上的相同,也解释了为什么所有重大的投机时间似乎都是历史的重演,为什么17世纪90年代的经历如今看起来那么熟悉,而且被重复了千万遍。

      本书的作者爱德华?钱德勒是著名投资公司GMO的全球策略师,在剑桥和牛津研究历史的专业背景使得本书在描述上文笔生动引人入胜,同时,作者没有将单独投机事件割裂的进行描述,而是将其融入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大背景中。于现代的读者更有参考意义:对照历史与现实,不难发现我们身处的时代与环境曾经如此似曾相识,进而更好地有利于我们换个角度看待当下,避免陷入羊群效应及群众性癫狂,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更为慎思明辨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