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调查
  • 3:调查
  • 4:要闻
  • 5:新闻·金融
  • 6:新闻·市场
  • 7:新闻·市场
  • 8:新闻·财富管理
  • 9:新闻·公司
  • 10:新闻·公司
  • 11:新闻·公司
  • 12: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金砖国家跨出金融安全合作第一步
  • 为营造业绩不惜铤而走险
  • 在经济持续向好时尤须正视结构偏冷
  • 过犹不及 适得其反——海外中资企业劳资关系摩擦溯源之三
  • 难度再大,
    民事赔偿也不容含糊
  • 对光大证券最重处罚
    还有问号待解
  •  
    2013年9月3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金砖国家跨出金融安全合作第一步
    为营造业绩不惜铤而走险
    在经济持续向好时尤须正视结构偏冷
    过犹不及 适得其反——海外中资企业劳资关系摩擦溯源之三
    难度再大,
    民事赔偿也不容含糊
    对光大证券最重处罚
    还有问号待解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对光大证券最重处罚
    还有问号待解
    2013-09-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余丰慧

      

      经过短短14天,中国证监会便对光大证券开出了中国证券史上最重处罚之一,且处罚力度体现了“谁砸资本市场就砸了谁的饭碗”做法,凸显监管部门治理资本市场的决心和勇气。停止光大证券从事证券自营业务,其未来可能的损失风险非常之大。而暂停审批新业务,等于断了其创新之路,切断了新业务收入来源渠道。因此,这次对光大证券的处罚不仅是罚没5.23亿元一次性资金造成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其后续经营业务影响更大、更持久。加上投资者的索赔,光大证券为此还将付出更大代价。对徐浩明等四个相关责任人除警告罚款外,终身禁入证券期货市场。对资本市场的专业人士,这等于终结了其从业生命。

      但是,此案还有待解的问号。对最终否定此案中的操纵市场行为,证监会在释疑时说:“事件的起因是系统技术缺陷,调查没有发现公司及相关人员组织、策划、促使这一事件发生的证据。不构成操纵市场。”笔者认为,光大乌龙指事件,虽然“主观上具有对冲风险、调剂头寸,降低可能产生的交易结算风险的因素”,但采取的却是操纵市场的做法。至于“没有先例,涉及跨市场交易,属新型案件”,那是监管滞后的问题。

      更值得思考的是,拥有近千家上市公司和几万亿流通市值的沪市,为何几个人而且资金量并不算太大的交易指令,就能如此之大地影响市场交易价格,造成市场如此波动?如此容易操纵的市场,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想想真不寒而栗。对类似光大证券之类实力较大的机构投资者来说,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行为也太容易得逞了。沪深股市交易体系和制度设计本身到底存在哪些缺陷,值得反思和探究。

      调查证明,“光大证券内控缺失、管理混乱,自营业务套利系统存在的技术设计缺陷导致异常交易发生。”然而,光大证券在券商分类监管评比中连续四年获评A类AA级。既然“光大证券的策略投资部长期没有纳入公司的风控体系,技术系统和交易控制缺乏有效管理”,可为何在监管上却获此极高评级呢?这又该怎么解释?是不是还应更深地追究下去?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