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推进集约化经营
农资龙头迎来发展“第二春”
临近4季度,市场对改革的关注度增大。虽然国家层面尚无大的进展,但地方的土地流转已进入探索期。而伴随着农地流转制度的逐步推进,未来农地集中后的化肥、种业、农用机械等的大规模应用,必将急起腾飞。农资龙头企业的发展已经进入第二春。
农地流转的先行探索
今年8月末,温州地方发布《温州市农村产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宣布,自今年10月1日起,温州12类农村产权可在农村产权交易所交易,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
其中最大的突破在于,农屋从村级交易扩展到县域交易,同时允许宅基地在非城镇户籍中流转,这意味着农地流转的闸门大大放松。
与此同时,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研究制定了《海南省农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办法》,该办法对经批准纳入流转试点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允许经农村集体组织或者村民进行自主开发经营,用于包括旅游、农贸市场、标准厂房等非农业建设。这样的突破显然也大大超出市场预期。
农地流转带动农资和地租上涨
从历史经验来看,农村土地流转带来的土地租金上涨最为明显,以最早开始的海南为例,租金在流转后的20年上涨了近20倍。因此,近期围绕着土地流转带来制度性红利,拥有大量农用地、林地的上市公司受到市场重估。
但同时,更重要的是,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的必要条件将成熟。一些质量出色、品牌服务较强的农业机械、农资化肥种业产品有望不断获得增长机遇。
当下国内的复合肥企业已在规模化种植上进行了提前布局,土地流转后,复合肥在施肥过程中的占有比率有望进一步上升。目前我国每年消费化肥5700万吨(折纯)左右,复合化率仅为30%,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内在提升空间较大。
复合肥龙头企业受益明显
金正大作为复合肥和缓控释肥龙头企业之一,目前已经形成年产450 万吨肥料的生产能力,其中缓控释肥的生产能力达到170 万吨/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约占市场总份额50%,后续逾100万吨硝基复合肥陆续投产,将保障公司未来业绩持续增长。由于产能释放和市场销售良好,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净利同比增长20%至30%。
芭田股份作为第一家上市的测土配方施肥企业,将享受政策推广带来的红利。目前现有复合肥产能为160万吨,主营产品覆盖生物肥、控释肥、生态型复合肥和高效复合肥等系列,在广东市场占有率较高。另外,公司将重点投入磷化工项目,实现磷矿资源的低成本利用以及磷肥原料的自给,降低生产成本。 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净利同比增长10%至35%。
史丹利作为高塔复合肥龙头,其复合肥生产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公司现有产能为250万吨,后续项目投产后,总产能将达到460万吨左右,远期产能目标高达560万吨左右。营销渠道建设方面,目前公司一级专营商销量可以占到总销量的40%至50%,渠道控制力较强。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净利同比增长25%至45%。
(本报数据研究部 刘重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