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新闻·金融
  • 5:新闻·市场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财富管理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市场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跟风炒成长 QFII二次转型
  • 不敌银行理财产品 分级基金A份额频遭赎回
  • 国投瑞银基金专户
    有望“尝鲜”国债期货
  •  
    2013年9月6日   按日期查找
    8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新闻·财富管理
    跟风炒成长 QFII二次转型
    不敌银行理财产品 分级基金A份额频遭赎回
    国投瑞银基金专户
    有望“尝鲜”国债期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跟风炒成长 QFII二次转型
    2013-09-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一家来自澳洲的外资基金公司,在截至7月的持仓组合中有多个传媒股现身;一家美资大型基金,在过去3个月内锐意提升通讯传媒的持股比例,在这些新兴产业中,该基金的持仓规模已上升了近80%。还有不少大型QFII中国基金,均在组合中增加了信息产业股和健康护理产业的配置

      ⊙记者 宏文 ○编辑 张亦文

      

      在通常人的眼睛里,QFII基金的持仓总是偏好大盘股、金融制造业的领头羊,他们往往在政策和宏观经济的判断方面有独到见解,但对主题炒作敬而远之。但最新的QFII基金月报却显示了另一种情况。

      来自理柏和上海证券报推出的最新一期QFII中国基金月度报告显示,QFII中国股票基金在2013年年中出现了另一种配置风格。一家来自澳洲的外资基金公司,日前交出了一份罕见的年中组合报告,该基金截至7月的持仓组合中有多个传媒股现身,如,上海广电系统的龙头公司百视通、影视剧制作公司华策影视等。而在此以前,上述个股中罕见QFII身影。

      除此以外,包括美欧的一些大型基金也都在增加主题或通讯传媒产业的配置,一家美资大型基金在过去3个月内,锐意提升通讯传媒的持股比例,在这些新兴产业中,该基金的持仓规模已经上升了近80%。这表明,在过去9个月的中国成长股风潮中,已经出现了“洋”身影。

      

      QFII的固有风格

      历史的组合情况显示,QFII在本轮成长股风潮中涉足一直很少,即便是此次交出意外组合的那只澳洲QFII基金,其6个月前的组合也相当中规中矩。

      历史月报信息显示,在2013年1月,该只澳洲基金的主要组合仍然以金融、地产为主。当时,该基金的第一大持股为民生银行,持股市值占组合的比例为6.11%;第二大持股则是中信证券,第三大持股是平安保险。而上述个股均为QFII基金在业内的流行持股。

      除了前三名以外,格力电器、保利地产、万科、招商地产、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与贵州茅台等也为该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行列。前十大个股持股占比为40.7%,也显示了该基金投资风格并不激进。

      

      2013年的巨大转身

      正因为上述的理由,也使得一些规模较小、民营治理结构的通讯传媒企业出现在QFII组合的名单中,着实令人惊讶。

      从公司规模看,传媒和通讯领域的公司规模都明显偏小,和QFII热衷的公司类型差别非常大。另一方面,上述公司的估值往往偏高,其估值需要未来的内外生的高速增长来弥补,而对后者的判断,往往基于与上市公司高层的深入交流,这正是QFII的短板。

      以上述的澳洲基金持有的华策影视而论,公司2012年营业收入为7.13个亿,净利润为2.2亿规模,市值规模却在200亿元上下,远高于海外的同行。类似的百视通,则以20余亿营业收入、近5亿利润,坐拥近400亿市值。仅从静态估值看,内地的通讯和传媒企业的估值水平已经远远高于海外和自身的历史水平。

      但正是在这样的高估值,QFII基金出手了,而且幅度不小。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基金年中持有前述两家上市公司市值,合计占基金净值的6个百分点,其中百视通位列基金的第4大重仓股、华策影视位列第九。此外,该基金还投资了金螳螂和海康卫视。如果仅从组合看,这非常像一个民营主题基金或是新兴产业的主题基金。

      类似的风格还有不少。有不少大型QFII 中国基金,均在组合中增加了信息产业股和健康护理产业的配置。一个规模较大的日系基金,在7月末大幅降低了银行股的配置,增加了食品饮料、房地产、医药和其他类的配置,资产配置的调整比例超过10个点。

      一家大型美资基金做得更彻底,他们在2013年中重新划分了行业的子组合,信息产业和消费品被划分为,健康、信息科技传媒、必须消费和非必须消费四大类。4类行业的合计配置比例超过43.7%,接近其组合的一半。这4个行业的配置相比3个月前几乎翻倍。

      

      新一轮“本土思潮”

      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推测,QFII基金正在经历一场重要的思维转型过程。这可能是QFII进入中国市场来的第二次思维转型,上一次是2005年至2006年前后,大量QFII和中国内地基金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借鉴中国内地基金公司的投资思路。而这一次,有可能是这些公司自身团队在投资思路上的突破。

      从动机上看,中国经济的转型压力可能是推动外资机构思维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最新的几期月报中,中国经济增长显著放缓,成为外资基金经理高度关注的话题,这必然导致投资注意力转向新兴产业。

      同时,经济放缓后的银行业改革,也备受外资关注。一些机构认为,中国的金融业处于一种再造的过程中,这个阶段,经济关联度较高的周期性股票和银行股,已经不适合作为核心配置了,寻找一些抗风险的资产是他们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