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的标准模式——陈逸飞作品赏析
《红旗之一》:挑战政治题材
创作的标准模式
——陈逸飞作品赏析
⊙记者 曹原 ○编辑 陈羽
尤伦斯夫妇藏品的每次出售,都会在业内引起不小的关注。
此次委托苏富比出售的两件体现当代政治、文化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陈逸飞的《红旗之一》与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在离现身“香港苏富比四十周年晚间拍卖”还有一个月的时间里,已经备受市场注目。
《红旗之一》是陈逸飞创作于1971年的作品,相较市场上多见的80年代赴美后,陈逸飞的美女系列、古装系列等作品。该作品饱含政治意味。其实尤伦斯夫妇收藏的这张《红旗之一》,与现藏于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的《红旗之二》为同系列作品——《红旗颂》系列。
作品创作之时,年仅25岁的陈逸飞已经担任上海画院的油画雕塑创作室油画组负责人,在1970年至1979年间,陈逸飞集中创作了数件带有政治主题涵义的作品,除了《红旗颂》的两张作品外,还有现被私人收藏的《黄河颂》、与魏景山合画且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开路先锋》,以及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占领总统府》。
陈逸飞70年代早期几乎一气呵成的这些政治题材巨幅作品,已经成为美术史上的名作。唯独《红旗颂》因当时形势变化等原因被搁置而迟迟未能与世人见面。
《红旗之一》高达3米,画面中三个临阵宣誓的士兵脸上似乎可以窥探艺术家也正当血气方刚的年纪。在上世纪70年代早期,这张作品的面世几乎挑战了当时美术界对于政治题材创作的标准模式,陈逸飞没有用仰视的角度去表现“高大全”,几乎是以平视的角度真实地表现了士兵朴实、深沉的表情,无论是士兵身上的污泥还是在背景处的着笔用色,都在很大程度上一改当时“红光亮”的画风,真实的再现了现实生活中战争的残酷与悲壮。
陈丹青曾在《回想陈逸飞》中这样描述过他的趣味:“然而看《黄河颂》、《红旗颂》与《占领南京》的作者,若无英雄情结,不崇拜英雄主义,是画不出来的,此为近人所不知。他自强好胜有果断,便是个人奋斗当英雄的坯……此所以逸飞早年的画作局势庞大,雄心勃勃,自是一股朝气、自信、有魄力,即便政治宣传大主题,真有青春热情在,论重要性,同期同代,今也无有可资替代者。”
1980年,陈逸飞带着38美元赴美留学,同时带走的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就包括《红旗之一》,描绘身穿校服的年轻学子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宣誓的《红旗之二》则放在了上海油画雕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