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要闻
  • 4:公司
  • 5:市场
  • 6:互动
  • 7:研究·宏观
  • 8:艺术资产
  • 9:专版
  • 10:股市行情
  • 11:市场数据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红旗之一》:挑战政治题材
    创作的标准模式——陈逸飞作品赏析
  • 曾梵志:中国当代艺术指标股
  • 尤伦斯夫妇出手引关注
    陈氏政治题材作品甚少流通
  • 《最后的晚餐》有望刷新拍卖纪录
  •  
    2013年9月7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艺术资产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艺术资产
    《红旗之一》:挑战政治题材
    创作的标准模式——陈逸飞作品赏析
    曾梵志:中国当代艺术指标股
    尤伦斯夫妇出手引关注
    陈氏政治题材作品甚少流通
    《最后的晚餐》有望刷新拍卖纪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最后的晚餐》有望刷新拍卖纪录
    2013-09-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邱家和

      ○编辑 陈羽

      

      近日,苏富比宣布,著名藏家尤伦斯夫妇委托其拍卖两幅中国油画珍藏,其中包括曾梵志著名的面具系列中尺幅最大的作品《最后的晚餐》,苏富比当代艺术主管林家如女士表示,这件作品将在其香港秋拍的夜场中推出,有望刷新曾梵志的拍卖纪录。

      《最后的晚餐》讽喻当代

      曾梵志作于2001年的《最后的晚餐》,是其《面具》系列中幅最大的作品,长达4米、高2.2米。作品取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同名壁画。原作宽近9米,以耶稣被罗马士兵逮捕前跟12门徒的最后一次晚餐为题,画面上居中的耶稣预言他的一个门徒出卖了他,表现餐桌上各个门徒的惊讶反应,那位暗中出卖耶稣的犹大则欠身退后。而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上,主人公变成了戴着面具的少先队队员,而原作中的犹大则由一个戴着金黄色西式领带的人物饰演。作品借用了原作的戏剧性场面,却用大量的讽喻解构了原作:教堂变成了教室,墙上悬挂的书法作品乃至围桌吃着西瓜的红领巾,被认为是对经济日益发达的中国的一种隐喻,红领巾代表共产主义理想,而“金色领带代表金钱,代表西方资本主义”(曾梵志语)。作品以恢弘的气势捕捉了中国社会在1990年代商业化浪潮中发生的巨变。

      曾梵志的“面具”系列开始于1994年,历时长达10年。以探讨都市人的生存状态为主轴,揭示都市人为了自我保护,不得不戴上形象化的面具,以虚伪的姿态掩饰自己的真正感情。在技巧上,面具由早期褐色主调的笔触,过渡到2000年代的细致风格,人物造型更为凝练并带有悲剧意味,是曾梵志最为人熟悉的作品,也是其在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系列。这个系列纪录了中国经济起飞的10年间,中国人在都市化进程中的不安与焦虑。为了创作此画,艺术家邀请一班青年当模特儿,佩戴上红领巾及肩章,为每一个姿势都单独地拍摄照片。作品后方有着狂草笔触的书法,取材自教室中的名人书法。如此把宗教场所转变为课室,对应了作品的游戏感,充满了荒诞性。

      “面具”系列备受追捧

      “我所画的每一张画其实提出的都是一个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从生到死的一系列问题。我抱定的创作方向是直指人所面临的所有困境。”曾梵志的作品体现了其作为60后艺术家,对1990年代开始的商业社会的有力批判。著名策展人栗宪庭指出:“后89大展的时候我把他放在玩世现实主义部分,现在看来不合适。他和方力钧、刘炜他们相比,一点不玩世,而是有一种很伤感悲观的性格化特色。”这恰恰是曾梵志的高明之处。正如栗宪庭所提示的,他的技术很好,又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视觉形象。也许他内心根本就是一个灾难的世界,但是他通过画面处理将情感宣泄完美地平衡和节制住,使得内心世界的动荡脆弱和外在的收敛华丽相互抵制。

      “面具”系列采用符号性、象征性的图像,视觉效果强烈,可谓曾梵志的代表作,备受市场追捧。在曾梵志的创作道路上,既有代表其早期风格的“协和医院”及“肉联”系列,以表现主义的手法描摹了一个麻木且异常的世界;也有1999 年起的人物肖像系列,脱下面具而有了明确的身份和独特姿态的人物,采用了中国禅宗美学的减笔写意风格,以近于白描的轮廓线的笔触形式来勾勒。2003年,借助画笔的随意性和控制性两方面的相互抵触,他又开始了“乱笔”风格。不断的创新源自艺术家对自我的严格要求:“绘画是用传统的材料和传统的手段来表现,所以在当代艺术里面绘画肯定是最难的。它需要技巧,需要系统的训练,许多人在这个过程中被淘汰,因为那会有一种极限,好比练童子功。油画有500年历史,无数大师的杰作像一座座难以翻越的大山,要超越很困难。而且别人也画得很好,因此,你要用特别新的手段超越前人的技法。”

      “面具”系列作品不仅在其作品排行榜前十中占了6位,更是高居榜首。而这件《最后的晚餐》又是整个“面具”系列中尺幅最大也最负盛名的。如何为这件作品估价,也成了专家的难题。据林家如介绍,他们根据同样出自“面具”系列的作品所创造的曾梵志个人的拍卖纪录——7536.75万港元,预期拍卖后的成交价将超越8000万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