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银行股迎年内最大涨幅 背后三大推手
  • 银行:正积极研究优先股方案
  • 全球视角
    看中国经济转型
  • 机构:A股有望迎阶段性反弹
  • 基金:看好金融股估值修复
  •  
    2013年9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银行股迎年内最大涨幅 背后三大推手
    银行:正积极研究优先股方案
    全球视角
    看中国经济转型
    机构:A股有望迎阶段性反弹
    基金:看好金融股估值修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全球视角
    看中国经济转型
    2013-09-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封一)而官方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钱荒”的反应,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管理层旨在推动改革的主观意图。

      在最近发表的一份“透过数据看中国经济”的报告中,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指出,相比今年4-5月的情况,当前中国的信贷增长出现了一个新的状况——在信贷增速放缓的同时,实体经济活动却在回升。在汪涛看来,这是一个更为“健康”的经济增长表现,可能会缓解市场对杠杆增加、增长放缓这一恶性循环的担忧。

      7月19日晚,中国A股已收盘,正准备开始新一天交易的华尔街迎来了一个来自中国的重磅消息:放开银行贷款利率。中国央行当天没有任何先兆地宣布,自7月20日起,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在中国宣布上述决定的第一时间,美国财政部罕见地专门发表公告,对此表示欢迎,称“这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自由化进程中受欢迎的新进展”。

      在法兴、瑞银、高盛等大行看来,中国央行的最新举动意义深远。业界的一致看法是,此举体现了中国推动利率市场化的决心,假以时日,这也将有助中国逐步走向市场导向的资本配置。

      “市场化的汇率和利率,将帮助自动重新调整中国经济走向更加基于国内消费和更少依赖政府投资的发展模式。”长期关注中国经济的华盛顿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詹姆斯·多恩对上证报记者说。“长期来看,全球经济将受益于中国资本更加有效率的配置。”

      

      中国转型在路上——Are you ready?

      除了很多看得到的“大步”,中国新一届政府还采取了很多并不那么高调、但却意义深远的经济改革措施。

      彭博新闻社前不久重点报道了一则新闻——“尽管经济增长放缓,中国仍计划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前不久再次强调,为适应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和大气污染防治的新要求,中国将在2014年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

      另一则引起西方媒体浓厚兴趣的消息关乎中国饱受争议的央企。发改委下属反垄断局的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下一步反垄断调查将剑指“大老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石油、电信、汽车、银行都在之列。

      财政部长楼继伟在此前的G20高官会期间透露,本届新政府执政4个月以来,已经放开160多个行政审批事项,目前国务院还在酝酿更多的解除管制措施。

      而最新出台的上海自贸区试点,更是被认为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又一大里程碑式突破口,有望带动中国在贸易、金融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

      在“中国通”史蒂芬·罗奇看来,新一届政府上任后的一系列举措都预示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深度转型“已经在路上”,有关向更加平衡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争论已经结束,眼下中国的重心已转向实施和落实。

      “金砖四国”概念创始人吉姆·奥尼尔则敏锐地观察到,过去两年中国A股持续“熊”冠全球,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经济转型所带来的股市领涨板块的轮换。换句话说,随着中国经济由重“量”转为重“质”,重工业、资源类股等过去很长时间内一直领涨A股的品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调整,并拖累A股这两年的整体表现。彭博的统计显示,过去四年,中国A股市值损失高达7480亿美元。

      诺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指出,中国开始接受增长减速并等待新增长引擎运转起来是个“好信号”,这表明决策者意在长期可持续增长。斯宾塞表示,很多海外人士可能混淆了中国的长期日程或是对此表示悲观,但只要中国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结构性改革,那么中国在未来将出现较以往双位数增长的“繁荣时期”更为诱人的投资机会。

      中国真的在改变,现在的问题在于,世界有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并且加以应对。

      MarketWatch近日刊发评论指出,中国经济不可能永远保持高速增长,经济转型是必然、不可逆转的进程,这就意味着,中国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将发生结构性变化,而国际投资者和跨国企业如果不能理解这一点并做出相应调整,最终要吃大亏。

      全球对中国降温的担忧也在情理之中。据世界银行计算,到200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14.5%,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第一大贡献国。

      “世界已经养成这样的习惯:中国经济增长带动全球经济景气。”德国《明镜》周刊最近的一篇社论这样写道。“但如今,中国要实行经济转型,减少投资,增加消费。”

      让罗奇和斯宾塞等人担忧的是,美国等不少国家并没有为中国正在进行的巨变做好准备。为此,罗奇也不厌其烦地敦促美国更多着眼于中国促进消费和服务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机遇,而不要执着于“汇率操纵”等老套话题。

      可喜的是,最新的一些迹象似乎表明,已经有一些人注意到了中国经济的切实转型以及由此带来的新机遇。比如在今年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中欧贸易战,最终,双方以友好方式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