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新闻·市场
  • 7:新闻·金融
  • 8:新闻·财富管理
  • 9:新闻·公司
  • 10:新闻·公司
  • 11:新闻·公司
  • 12: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版
  • A8:科技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外储改革事关金融战略与财富安全
  • 外汇储备改革需要顶层设计
  • 我国外汇储备改革历程
  •  
    2013年9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研究·宏观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研究·宏观
    外储改革事关金融战略与财富安全
    外汇储备改革需要顶层设计
    我国外汇储备改革历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汇储备改革需要顶层设计
    2013-09-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中国将启动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从推动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角度,外汇储备改革无疑是重中之重。

      未来我们外汇储备改革重心在于“控制增量,优化存量”。在继续推动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同时,未来国家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应实现三大转变。

      一是由一个金融部门的技术性操作转向国家层面的战略性操作;二是由主要投向金融等虚拟资产转向为实体经济及战略转型服务;三是由单一层次、单一目标、单一主体向多层次、多目标、多主体的外汇管理体系转变。

      在对外汇储备实行分类管理和分层次管理上,新加坡是世界上非常成功的模板。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政府投资公司和淡马锡控股公司组成了外汇储备管理的“金三角”。这三个机构之间既有非常明确的分工,又形成了互补。

      金融管理局主要负责固定收益类投资和外汇流动性的管理;政府投资公司专门负责外汇储备的长期管理,将所持外储投向包括股票、固定收益债券、货币基金、不动产以及其他投资项目;淡马锡控股公司主要利用外汇储备,投资国际上的金融和高科技产业。

      新加坡在外汇的分类管理中通过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数据显示,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管理的外汇储备扣除全球通货膨胀率后的年均实际收益率达到6%以上。

      因此,应从分流的角度探索和拓展外汇储备的使用,可根据不同的需求,将我国外汇储备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性外汇储备、战略性外汇储备以及收益性外汇储备,各个层次均对应不同目标和相应的规模,决策和管理主体也应适应多元化管理模式。

      通过测算,我国的最优外汇储备规模在8000-10000亿美元左右,这部分外汇储备应保持较高的流动性,主要用于外债清偿、贸易逆差时的进口支付、应对汇率异动、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和金融动荡等。而对于超过最优外汇储备部分,应在国家大战略主导下,为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并以战略性和盈利性为首要目标进行长期性、战略性或短期专业化投资。

      1、通过外汇投资产业基金和外汇委托贷款平台支持“走出去”

      通过外汇投资产业基金,推动企业“走出去”进行各种直接投资或收购、兼并。可以支持高附加值设备和技术的购买和进口,也可以推动设立海外研发基地,利用外汇储备支持建立海外研发中心,进而提高中国技术创新能力,为摆脱产业低端创造条件;进一步拓展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平台(2012年6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成立了“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办公室”,负责创新外汇储备运用,并向商业银行提供外汇融资,商业银行再向企业提供外汇融资),支持企业海外投资,以及支持金融机构用于大型资源开发、大型基础设施、大型先进制造业等项目。

      2、设立外汇专项信贷和贸易基金

      银行和企业需要大量外汇进行贸易融资,但常常由于没有资金,银行不得不将境外资产调回境内,导致外汇贷款远超过存款,外汇资产的贷款和存款比例严重不平衡。目前,银行贸易融资的年度收益率远远超过外汇储备资产的境外收益率,如果将部分外汇储备作为外汇信贷在银行间市场进行借贷,可以获得更好收益。

      3、用于满足部分国内外债需要

      考虑到现阶段我国外汇储备巨额增加的同时,外债规模不断上升,尤其是短期外债余额大幅度增加,不如将部分外汇储备用来满足部分外债需要,但这部分外汇储备只能用于国外市场,避免用于国内市场而产生“二次结汇”问题。

      4、“藏汇于民”,实现外汇储备持有主体多元化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模式是“藏汇于国”,企业和居民的外汇存款仅2500亿美元左右,仅占外储的7%左右,绝大部分外汇资产掌握在官方手中,而发达国家外汇储备模式主要是“藏汇于民”。20l0年,日本、德国、英国的民间外汇资产分别高达4.99万亿美元、6.91万亿美元、12.78万亿美元。由此看出,虽然这些国家官方外汇储备远不及我国,但若加上民间全口径计算,其外汇资产均远远超过我国。因此,我国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外汇储备由“藏汇于国”向“藏汇于民”的战略转变。

      应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过程,取消资本项下直接投资和外债项下汇兑环节的管制,停止执行资本金外汇支付结汇制,实现外汇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调控转变。同时,多为“藏汇于民”创造有利条件,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和购买国外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畅通民间外汇储备投资的多元化渠道。

      5、大力支持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发展壮大

      近些年全球主权财富基金迅速崛起,并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2012年底,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规模较上年增长了8%至5.2万亿美元,2013年预计将增加至5.6万亿美元左右,2014年有望超过全球官方外汇储备总额。然而,与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蓬勃发展相比,我国主权财富基金不但规模小,且只有中投一家,未来可研究设立新的主权财富基金。

      (1)建立主权养老基金。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如何缓解养老基金体系的资金压力,开辟主权财富基金投资新渠道,并有效规避隐性债务风险,已经是中国经济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实际上,国外利用外汇储备建立主权养老基金的尝试已存在几十年,目前已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主权养老基金。建议通过汇金公司或者成立类似汇金的其他金融机构,或单独成立养老主权财富基金来进行全球范围内的资产配置。

      (2)建立能源资源财富基金。能源资源短缺是中国未来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面对日益突出的能源资源供需矛盾和国际能源资源格局的变化,未来中国必须充分利用全球能源资源,这是中国能源资源安全必须坚持的长期发展战略,应成立能源资源财富基金,用于建立能源储备,积极促进能源资源产业和金融资本对接,推动中国能源资源的海外并购、产业开发以及能源资源保障等。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