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市场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特别报道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专访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首批跨市场行业ETF今日上市
  • 看得见的手
  • 广发旗下近半数股基
    业绩超30%
  • 成长股的大旗还能够扛多久?
  • 财通专户数量突破100只
  • 受益重工复牌
    华安系债基涨幅居前
  • 大盘指数维持强势 基金仓位继续上行
  •  
    2013年9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基金·基金一周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基金·基金一周
    首批跨市场行业ETF今日上市
    看得见的手
    广发旗下近半数股基
    业绩超30%
    成长股的大旗还能够扛多久?
    财通专户数量突破100只
    受益重工复牌
    华安系债基涨幅居前
    大盘指数维持强势 基金仓位继续上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成长股的大旗还能够扛多久?
    2013-09-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张翥

      

      今年以来,市场结构分化显著,成长股与周期股表现的背道而驰完全超越了投资者的想象。从最典型的创业板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前8个月走势看,前者上涨了66%,后者则下跌了8.3%,两者的涨幅差距达到了74.3%,这一现象在中国股市的历史上也非常罕见。

      市场如此剧烈的分化,特别是以中小市值股票和创业板为特征的成长股能有如此优异的表现,客观上有其出现的宏观和市场背景、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经济转型的大背景决定了周期股的相对衰落和代表新经济方向的成长股异军突起。新一届政府已明确不会再走单纯依靠投资刺激经济的老路,以新兴消费、医疗保健、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面临加速发展的大好机遇。一批符合产业方向的龙头公司脱颖而出,必然会成为证券市场热捧的对象。

      其次,成长股的上涨背后也有基本面因素的支撑。今年以来创业板和中小板业绩增速的提升幅度明显优于主板,根据刚公布的中报业绩统计,创业板指数权重股二季度净利同比增长23.1%,明显超过整体A股非金融板块10.6%的业绩增速。

      最后,去年四季度以来由于IPO暂停,股票供给上的空档期,客观上也导致了部分优质成长股的稀缺性进一步凸显,加剧了市场的两极分化。

      站在当下,相信多数投资者都有以下类似的疑问:成长股的上涨是否充分反映了上述利好因素?未来市场环境的变化是否会带来投资风格的转变?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需要从两个不同的时间维度来看待。

      短期而言,不可否认的是,经过半年多的大幅上涨后成长股的估值已经普遍高高在上,50-60倍PE几乎成为常态,就目前股价所蕴含的成长预期看,普遍要求公司未来几年至少有50%以上的持续高增长,但参照刚出炉的中期报表,除了极少数的公司,今年能否达到业绩预期都是一个很大的疑问。相信不久后的三季报对于一大批主要依靠概念提升估值的伪成长股而言,很可能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同时,随着近期宏观数据的好转,市场对周期股的关注程度在提升,站在这一角度,成长股整体上延续此前的优异表现难度较大,未来可能进入一段时期的震荡和内部分化,甚至不排除出现阶段性的估值修正。

      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代表了新经济和战略新兴产业大方向的成长股,未来的空间依然巨大。从目前消费、医药、电子传媒通信等非周期性行业占整体市场的市值比重来看,与发达国家成熟股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时,与美国20世纪90年代相比,目前断言中国成长股的泡沫很大或即将破灭可能为时尚早。即使有短期调整的压力,但经过必要的休整和大浪淘沙后,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仍将获得认同。未来成长股更有可能是以时间换空间,波浪式上升将是长期的基调。

      有理由相信,符合未来经济转型要求、国家大力扶持的新兴产业,以及受益于民生、消费升级、医疗健康以及国家安全战略的行业,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生物、移动互联网、智慧城市、安防、工业智能化等等,上述行业将继续成为孕育高成长牛股的摇篮。

      (作者系华安基金策略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