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市场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特别报道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专访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趋势向好 持股过节
  • 两市股指仍然有上冲空间
  • 指数强势整理 布局改革主题
  • 调整仍属强势 反弹仍有后劲
  • 全球市场冲高整理难免
    A股巨量欲创新高
  •  
    2013年9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5版: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市场
    趋势向好 持股过节
    两市股指仍然有上冲空间
    指数强势整理 布局改革主题
    调整仍属强势 反弹仍有后劲
    全球市场冲高整理难免
    A股巨量欲创新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趋势向好 持股过节
    2013-09-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对于股市来说,9月后半月是相对平静的一段时间。政策基调已经明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是总线,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总量平衡,自贸区改革细则月底出炉,金融改革正在路上,8月经济数据继续抬头,国债期货平稳上市,新股发行继续推迟,叙利亚局势暂时缓解。股市的政策面和基本面营造了比较宽松的环境,我们估计短期内A股形势继续向好,策略上可以大小盘兼顾,侧重价值成长。

      ⊙山东神光金融研究所所长 刘海杰

      结构性行情仍将延续

      近三年以来,A股市场一直呈现结构性变化,大盘与小盘、价值与成长和周期与消费在不同时间段,不同风险偏好条件性反复转换,总的情况是小盘、成长、消费股好于大盘、价值、周期股,创业板指数强于沪深300指数。上周前半周,权重指数逞强,到上周五创业板重新接过大旗,资金的跷跷板最终还是选择了小市值群体。市场的这种选择,本质上是对宏观政策导向的预期。在经济结构转型的长期过程中,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也可能是长期的政策选择。从短期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均选择了中性,即总量平衡。这种结构性的平衡,可能意味着产能过剩行业去化周期很长,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竞争关系难以改善,经济的效率不会大幅提高,各个要素改革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股市就缺乏整体牛市的基因。

      回顾股市的历程,1996年之后,2005年之后的牛市行情都有深刻背景的,本质上就是股市主体——上市公司的改革,国企脱困与房改,股权分置改革,这些改革,使得上市公司大小股东在盈利预期上找到共鸣点,对于股价的预期方向达到了高度一致,牛市就水到渠成了。就当下来看,市场对于新一轮的国企改革寄予厚望,因为股市最大群体就是国有企业,如果国有企业增长效率、质量大幅提高,股权治理取得突破,新牛市的基础就具备了。然而眼下的创业板持续走强告诉我们,投资者还是看好民营经济,股市的结构性炒作格局还不会扭转。

      

      金融股有估值修复机会

      笔者认为银行、证券、保险还有机会,这种机会类似于去年底今年初,仅仅是估值修复,机构持仓从低配到标配的过程。板块内部个股变化不一,龙头股涨幅很大,但整个群体对于权重指数的贡献不大,指数趋势是结构性反复而非趋势性上涨。

      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对于金融业来说,其实改革的实验进行的比较早,从浙江金改、前海,到上海自贸区,从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到未来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改革,都在不断往前推进。对于银行业来说,盘活存量,意味着对平台债务的加速平衡,对于定期存款的引导,对于金融衍生品的重视,等等,都可能加速银行流动性周转。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和优先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给银行业装上安全气垫。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支持大中小微型银行并存,将刺激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对于那些股权治理优秀的银行来说,吸引资本的能力会更强,我们认为上市银行中,中小股份制银行比国有大型银行的优势要突出,改革带来的红利也更大。从愿景上看,中国的银行股是可以拥有平均10倍PE和2倍PB的国际平均水准的。

      券商杠杆越做越大。券商的三角支撑,现在坏掉2条腿,一是经纪业务,二是投行业务,剩下的自营业务靠实力也靠运气。现在的券商已经不在乎经纪业务的竞争,因为没有什么可以竞争的了,大家的佣金都很低,客户都沉淀了。创新发展是券商的新理念。从指数期货、融资融券、股权质押,从新三板到柜台交易,甚至到未来的资金存取业务。券商、保险、银行混业经营的趋势更加明显。券商的潜在利好是,市场转暖、成交增大、IPO放开、衍生品增多,传统业务又是肥肉一块。对于券商来说,政策主导的做加法,加杠杆正在进行,政策动则股价活。

      

      成长是主线

      医药、节能环保、文化传媒、电子、信息技术、军工等成长性无需怀疑,只是板块及个股在上升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调整,有时候,调整是涨多了之后的正常换手,有时候是政策短期变故产生了资金挤出,有时候是黑天鹅出现对于整体的影响。对于投资者来说,持股信心来自于买得早和买得低的优势,对于后入者来说,需要重新研究逻辑框架,有些时候,可能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

      短期来看,影视、网游概念股再次走强,投资者对于市场前景的预期盖过估值预期,先入为主成了各路资金的选择。有人会说这里有成长陷阱,但是对于行业龙头公司来说,可能意味着另类的稀缺。医药最近经历的事情不少,诸多影响行业的因素对股价带来了不小压力,在行业已经调整了一段时间之后,总会有优秀的公司脱颖而出,所以,对于成长股跌下来的机会也要重视。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后半月对于许多上市公司来说,可能是改善三季度财务的最后阶段,特别是成长型公司,业绩预期变化可能会逐渐成为股价新的催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