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交锋
  • A3:评论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人物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上海自贸区挂牌倒计时 首席经济学家齐聚上海热议蓝图
  •  
    2013年9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交锋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交锋
    上海自贸区挂牌倒计时 首席经济学家齐聚上海热议蓝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海自贸区挂牌倒计时 首席经济学家齐聚上海热议蓝图
    2013-09-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海自贸区的探索是中国未来改革和整个发展的一个探索。上海自贸区成功,中国未来整个经济改革成功的可能性就增大。

      ■自贸区要成为中国未来改革的一个手术台,要深入去解剖体制的弊端,找到正确的出路。

      ■在现在的国际金融环境当中,我们需要考虑设计一个比较好的机制,来防止金融套利的发生。如果处理不好,会对中国的金融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会形成干扰。

      ⊙记者 卢晓平 王媛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连 平

      花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沈明高

      巴黎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陈兴动

      澳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 刘利刚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前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刘煜辉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邵 宇

      使命:新一轮市场化改革试验田

      连平:就使命而言,中国(上海)自贸区所承担的国家使命十分明确,从已获得各方面信息来看,自贸区是这一轮市场化改革的一个试验田和先行者。

      众所周知,目前全世界有很多自贸区,但我们的自由贸易区定位和其他国家自由贸易区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我们更多考虑的是改革,在这个自由贸易区中推进改革,然后取得经验,在全国进行复制推广,这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而其他国家搞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自贸区,更多的任务是直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虽然目前经济比较平稳,但是从中长期和更深层次来看,我们遇到的挑战很多。

      当下,我国经济增长明显下了一个台阶,过去潜在和实际经济增长水平均在10%左右,现在降至7.5%左右。我们预计,未来5-10年平均增速在7-8%的可能性比较大,但降到7%以下的可能性相对不太大。

      最近总理在一次讲话中已涉及这个话题,他把中国经济增速定为未来是中高速而不是中速,我觉得这个定位很重要。这表明,从高层来说,也不愿意看到经济增长速度降到7%以下,而且从中国实际的增长潜力来说,也不会降到7%以下。

      但不论怎样,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是有回落的,从10%左右回到7.5%左右,这个回落的幅度在两三年中间就达到这个水平,不可谓不大。我们已经看到,这对经济各个方面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就业的问题、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等等。

      我们经济增长的潜力有没有?有,但需要改革来加以推进,全要素生产率可以提高,但问题是,需要我们各个方面机制的改革。

      还有一个摆在我们眼前的问题是,我们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区间,目前进入这个区间的,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大部分都掉入了这个陷阱。

      若我们不能快速地走过这个区间,以达到一个高收入水平的话,那我们始终有这样的一个压力,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说,WTO已经寿终正寝了,但至少是被边缘化了,其他国家互相签的协定,互相开放给对方以非常好的待遇。若你没有加入,就无法享受这些待遇,贸易和投资都会受到影响。

      最近两年,中国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已经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美国经济最近一段时间恢复得不错,GDP上升得比较平稳,但是我们对美国的出口,却并没有因为美国状况的改善而改善,这和过去不一样。

      过去,当美国经济一开始出现复苏的时候,中国对它的出口增长,往往比美国恢复的状况还要来得好,可是现在则跟不上它的增长,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变化。当然这里的原因很多,包括它对我们推行的各种限制,包括人民币汇率,其中也涉及那些关乎未来中长期影响的因素等。

      此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中国现在不只是一个商品出口的大国,我们现在资本输出每年的增长速度比较快。接下来,毫无疑问要进入一个资本输出的阶段,我国要从贸易大国走到资本输出的大国。在此背景下,若不能够进入他们所签订的协议,将来资本输出就会受到很多限制,难以正常地进入资本输出大国的阶段。

      在上述背景下,需要尽快推动改革,而上海自贸区建设则抓住了一个能够推动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现在我们说要推进全面改革,国家也已经有了顶层设计的总体思路,尽管顶层设计还需看三中全会,但是总的思路已经有了。

      在上一轮经济周期的后几年,改革步伐略有放缓。因此,现在要大力推进改革,这个意愿很强烈,都有共识,问题是如何更好地推进,需要有抓手。因此,上海自贸区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

      因此,我认为,上海自贸区是一个试验田,可对以后其他自贸区提供经验教训。同时,对我们整个国家的改革开放的推进,也可发挥很好的作用,以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沈明高:自贸区建设对上海来讲尤其重要,因为上海经济现在面临一些挑战,特别是人工成本提高,产业转移,上海经济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我个人认为,上海经济面临的问题,就是中国经济模式未来要面临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上海对自贸区的探索是中国未来改革和整个发展的一个探索。上海自贸区成功,中国未来整个经济改革成功的可能性就加大了很多。

      自贸区在短期之内全面推广的可能性并不大,现在尽管有很多地方都希望能够搞自贸区,给人一个错觉,就是自贸区是一个好东西,大家都想抢,抢到以后会有红利,但其实自贸区里的风险也是很大的。

      我的理解比较简单,如果自贸区全面推广,那么自贸区大幅度改革的可能性和开放的可能性就会下降。若要想自贸区有实质性的开放,自贸区在短期之内很难全国推广,这就决定了上海自贸区的独特性,也决定了自贸区越是开放越是难。这是国内改革的现实,全面改革开放短期内可能性并不大,这是对自贸区使命的认识。

      

      刘煜辉:上海自贸区和过去30年的特区经验和保税区经验有本质区别。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是为打造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一个积极的模板,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政府权力要做很大让步,如果各地政府都能壮士断腕搞改革,中国的改革前景是非常好的。

      往往一提及自贸区,人们第一印象是个特区和保税区,中间引入了很多政策红利,然而我的真切感受,中央不是这个意思,自贸区一定会是和过去30年的特区的经验和保税区的经验有本质的区别。

      我认为,自贸区强调的不是贸易资源,自贸区要成为中国未来改革的一个手术台,要深入去解剖这个体制的弊端,找到正确的出路。

      我们过去的做法就是“画圈”,“画圈”后把相应的特权注入这个圈内,然后在圈内和圈外形成一个高额的经济注入,形成一个政策的红利,资本就开始流入,资本流入那个圈内,经济肯定繁荣,但繁荣本身背后是一个权力配置推动的结果,未必背后是真正的体制和机制很深层次的改革的触动。

      上海香港:两个金融中心分工将更加明确

      沈明高:我个人认为,上海自贸区是实现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内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这对香港来说是最大的红利。

      同时,上海自贸区跟香港的竞争是必然的。但竞争本身并不可怕,除非对自己竞争实力有担心,或者对自己的创新缺乏信心,这样才需要担心上海自贸区。

      此外,上海自贸区跟香港是有分工的,我们也看到全球有很多的金融中心,比如说伦敦和法兰克福。如果我要投资德国,我肯定要把我的公司设在法兰克福,但我同时会在伦敦做一个对冲交易,做一个风险规避,风险管理。而我投资了上海自贸区,持有的是人民币的资产,那么我们怎么样规避人民币的汇率风险,这个工作可能主要是在香港,甚至可能会在新加坡做,这个就是一个分工。我个人认为,上海自贸区不会取代香港,反而会使香港更具竞争力。

      事实上,上海自贸区的特点是开放,是对外。对香港来讲,香港未来增加竞争力就是要向内,香港必须要跟珠三角实现一个有效的整合,才能够充分分享国内经济改革成功的红利,所以香港确实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这是自贸区和香港之间的关系。

      刘利刚:我认为,短期之内,上海自贸区对香港的影响不会很大。罗马并非一日建成,在今后的1-2年之内,上海自贸区的很多细则将会出台,在这个过程当中,香港不应该受到很大的影响。

      但是从一个中长期来看,我觉得对香港的影响还是应该有的。最基本的一点就是现在香港所做的离岸人民币业务,在这个自贸区里面都可以做,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很多银行的业务可能会从香港搬到这个自贸区来。

      但其实,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应该有几个金融中心,你看美国有纽约和芝加哥之分。因此,上海即使将来成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主要的服务对象还是中国的企业,是以人民币业务为主。

      而香港所起的作用,并不是为香港自己的经济体服务,而是为海外一些企业进入内地进行生产金融服务。在某种程度上,香港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会被动摇。

      如果说上海自贸区做得很好的话,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只会增强,而不会被削弱。但是我们要知道,在这个自贸区建立之后,这两个金融中心的分工可能会变得更加明确。

      机遇:金融市场大有文章

      连平:就新的机遇而言,至少从行业来说有四个方面明显受益。

      第一个就是贸易。因为自贸区改革肯定会涉及贸易规则如何更好地和国际规则接轨,令贸易更加便利化,带动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出口加工等方面发展。

      第二个就是航运。它应该会涉及港口、物流等等这些方面行业的发展,会对区域内的产业集聚形成推动,对物流货物的转运、航运的服务周转、加快航运体系的完善、仓储等等这些方面,都会带来推动。所以个人认为,这对航运也是一个好处,是一个福音。

      第三个就是金融。我想从金融业来说,一定会涉及一批银行在这里开展经营,银行的离岸业务会得到发展。

      虽然事实上离岸业务在中国已发展十几年,四家银行一直在做,但速度比较缓慢,覆盖范围也比较小。将来自贸区内开展更多的可能是离岸性质有关的金融业务,这样会大大推动离岸业务的发展。还包括人民币跨境业务,这个中间一定会涉及人民币自由兑换,主要是经常项下的自由兑换。

      其中要关注航运金融,因为自贸区实施的各种法规体系更多是跟国际接轨,中国的航运业很大,但是航运金融业务做得很少。若这方面如果能够开放的话,用国际通行的航运金融的规则来进行管理的话,航运金融会很好地发展起来。

      第四个就是建筑和地产。我们看到,自从公布了自贸区消息以后,很多地产的股票都涨了。建筑和地产肯定是有机会的。现在大家已经把握这个机会了,未来物业的增值、地产、基础设施建设都会有空间。

      

      沈明高:自贸区要成功,最大的可能是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机会有很多方面,一个是融资,一个是理财,一个是交易,这三块必须都要活跃,才能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

      在亚太地区来讲,上海自贸区能不能引领跟其他市场的竞争,就看它的活跃程度和流量。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个人认为证券公司或者资产管理公司,在这里会有比较多的机会。此外,大家谈到物流,上海自贸区的流量决定了物流,决定了港口,决定了交通。

      

      陈兴动:上海自贸区会有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规模更大。这个饼若原来是10%的话,现在有90%可以做,在原来保税区的基础上,跟它相关的行业如房地产可能会起来。很多香港、新加坡的投资者问我,自贸区开闸后会怎么样,我想冲击肯定会有的,但是今天与其讲冲击,还不如好好了解,上海自贸区能给我们香港什么样的投资和发展的机会。

      

      刘煜辉:过去十年,中国没有抓住美元的金融周期和全球化的红利,来解决自身经济结构的问题。从现在到2015年,可能是国际金融动荡非常严重的时期。

      因此,当务之急不是抓紧时间把这个防火墙拆掉,而是整顿现有的财政,为国际化和资本项下开放准备条件,则不是为国际化而国际化,为开放而开放。

      

      邵宇:未来在自贸区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一方面,大家都提到贸易自由化,其实贸易已经并不是特别重要了,关税的减免化大家已经尝到了好处,跟贸易相关的服务业,特别是金融、航运和结算会得到很快的发展。

      什么是离岸贸易?就是不需要把这个货物真正运到上海港来,而是现在在新加坡、在香港做的一些总体的金融的结算,或者这样的交易,都可以放到上海自贸区来进行,相配套的比如很典型的航运金融,比如波罗的海航运指数已经在自贸区开设了。这是贸易配套的航运和大宗商品的交易平台的这样一种机会。

      另一方面是投资自由化,已经很明确了。比如在自贸区开赌场不现实,但是开一家整形医院或者全外资的学校完全有可能,这个投资有巨大的商业机会。

      风险防范:

      管控好离、在岸间资金通道

      刘利刚:在自贸区资本模式如何运作,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件事。在自贸区里面资金怎么流到在岸市场,在岸市场的资金如何流到自贸区内,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有些学者认为这个过程当中应该有一些管制,一些“管道”要被放进去,用这个管制和管道的方式来控制闲置资本的自由流入,特别是在岸和离岸市场之间资金的流进流出。

      目前,我国人民币项下的资本管制已经大幅放开,等于说你如果想用人民币到海外去投资,基本上不应该受到任何的限制。

      因此就存在一个问题,比如说在自贸区刚建立的时候,若没有利率汇率的管制,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在自贸区人民币汇率会飙升。同时,我们又没有人民币项目下的管制,会否引起人民币资产大幅流入自贸区,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同时,当自贸区里面的人民币非常多的时候,而自贸区的企业在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很多,会存在人民币过剩的问题,那么在人民币的利息在自贸区里面变得很低的时候,这个大幅的人民币会不会回流到在岸市场?因此,这里面的资金“管道”问题是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如果管控得不好的话,我们很容易看到,资本在短期之内将会从自贸区大幅流入到在岸市场,或者是在短期之内资本大幅从在岸市场回流到自贸区内。在这样的一种过程当中,会对在岸金融市场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们也注意到今年1-5月份,很多“热钱”通过贸易的渠道从海外流到在岸市场,在这样的一种货币政策相对宽松的情况下,很多银行会用比较便宜的银行间市场的借贷去支持它的实体经济的融资,这种金融套利就可以发生。

      我认为,上海自贸区里也应该考虑这方面资本套利的可能性,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如果这个管道在刚开始的时候开得太大的话,确实会对中国的金融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对我们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会造成冲击。

      因此,在现在的国际金融环境当中,我们需要考虑设计一个比较好的机制,来防止金融套利的发生。我预计美国的量化宽松大概到2015年才能退出,日本还在进行一个非常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也相对比较宽松,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在海外有非常多的热钱,我们的利息跟海外的差别相对很大,那么热钱会否由海外会大幅的流入国内,这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