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信息披露
  • B2:专版
  • B3:股市行情
  • B4:市场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新国际贸易格局下的中国选择
  • 外资大行评述上海自贸区
  •  
    2013年10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上证观察家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上证观察家
    新国际贸易格局下的中国选择
    外资大行评述上海自贸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国际贸易格局下的中国选择
    2013-10-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育川

      □ 黄育川

      编者按:最近一段时间,伴随着APEC会议、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等一系列会议的召开,自由贸易区成为亚太乃至全球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在WTO多边贸易谈判陷入僵局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各种区域自贸协定蓬勃发展,从中国-东盟自贸区,到由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等16国组成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到美国正在积极推动的现有12个谈判国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以及主要涉及美欧两大经济体的《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等等。

      在中国国内,上海自贸区也在这股自贸热潮中适时启动。面对日新月异的国际贸易环境,正在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打造经济奇迹“第二季”的中国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很现实也很迫切的课题。

      上海证券报特邀世界银行中国业务局前局长、现任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黄育川(Yukon Huang)就此撰文,分享他对于中国在全新国际贸易格局下战略选择的见解。原稿为英文,由本报记者翻译。

      ■ TPP被认为是一个更为严格、讨价还价余地更小的贸易协定。但考虑到参与谈判各方自身经济状况的参差不齐,这一点不应被视为中国难以逾越的障碍。短期来看,这种更严格的标准似乎不符合中国当前的战略目标。但从长远来看,即便中国在如何界定国家控制的关键领域等敏感问题上仍与外界存在异议,但在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问题上,中国其实会本着自身利益考虑而自觉地进一步向TPP的标准靠拢。

      ■ 积极参与TPP谈判进程符合中国自身利益。这样才能使得中国在标准制定上获得更大发言权,而不是后知后觉地加入并被迫接受一个已经盖棺定论的协议。

      ■ 从战略角度来看,主动出击、趁机摸清现有成员对于中国加入TPP谈判的态度立场,远比消极等待对方发出加入邀请要可取。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应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中扮演何种角色?这一贸易集团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如何相互竞争或是互为补充?对于这些规模庞大的区域贸易协定而言,其在敲定条款细节时只要有丝毫的偏差,就有可能对亚洲区域经济架构造成严重伤害。而这一点,恰恰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相当多中国的专业人士对TPP持怀疑态度,抨击它是美国蓄意策划的针对中国的遏制战略的一部分。而在美国,决策者们却将TPP描述为一项21世纪的、高标准的国际贸易协定,认为全球经济都将从中受益,美国也将借此进一步扩大在亚太的战略利益。

      在我看来,站在中国的立场上,这两种观点孰是孰非并不那么重要——事实上,两种观点都可能有对有错。考虑到自身已经在以东盟为中心的RCEP中占得一席之地,中国当前面临的更重要的问题,是对TPP采取何种立场。

      怀疑TPP的中国人士认为,中国很难达到TPP谈判所要求达到的高标准。国有企业、政府采购准则及更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被认为是妨碍中国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的潜在绊脚石。但不要忘了,自认为难以达到如此高标准的国家,绝非中国一家。

      参与TPP谈判的各经济体之间差异很大,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也千差万别。越南、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都有享受政府优惠待遇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国有企业。而对于越南等较为贫穷的谈判国而言,遵守TPP协定下严格的劳动、法律与环保规章制度显然是一大挑战。即便在加拿大、日本甚至是美国等所谓的“高标准”经济体中,针对农业的保护主义情绪也十分强烈。

      相比RCEP,TPP被认为是一个更为严格、讨价还价余地更小的贸易协定。但是,考虑到参与谈判各方自身经济状况的参差不齐,这一点不应被视为中国难以逾越的障碍。短期来看,这种更严格的标准似乎不符合中国当前的战略目标。但从长远来看,即便中国在如何界定国家控制的关键领域等敏感问题上仍与外界存在异议,但在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问题上,中国其实会本着自身利益考虑而自觉地进一步向TPP的标准靠拢。

      中国应当尽早认识到,积极参与TPP谈判进程符合其自身利益。这样才能使得中国在标准制定上获得更大发言权,而不是后知后觉地加入并被迫接受一个已经盖棺定论的协议。尽早加入TPP谈判的另一个好处是,由于新的TPP申请加入国需要得到现有成员的一致同意,中国越早加入谈判,就越能降低被其他成员以非经济的理由列入黑名单的可能性。

      退一步说,即便中国加入TPP的请求遭到拒绝,从战略角度来看,中国依然抢占了先机。主动出击、趁机摸清现有成员对于中国加入TPP谈判的态度立场,远比消极等待对方发出加入邀请要可取。

      中国加入TPP,对这项协定本身也是大有裨益的。虽然有人声称,中国的加入可能引发混乱,因为很难给予中国这样的大国豁免权。但别忘了,刚刚加入TPP谈判的另一大经济体日本,本身也存在一系列敏感问题。所以,以这样的借口拒绝中国显然缺乏说服力。事实上,就TPP的发展前景而言,联合多个大型经济体构建的贸易结构,远比在一大强国主导下与众多小国展开谈判更有意义。

      还有一些人认为,中国已经在RCEP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不希望中国再加入TPP。没错,RCEP的很多目标与TPP一致,但相比而言,前者要处理的议题范围更为有限,其相对较低的标准以及对发展援助的承诺,也使得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参与其中。

      实事求是地说,不管是TPP还是RCEP,其谈判进程都可能是旷日持久的,如果没有相互协调好,很可能导致冲突的发生。这对地区经济有害无益,毕竟东亚地区的大部分经济活动都依赖联系各国的贸易网络。随着各国选择通过TPP、RCEP或是两者同时来推进贸易自由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确保这一进程不会因为互相矛盾的规章制度或是限制性的原产地规则而伤及本地区的贸易网络。

      亚洲之所以是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地区,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其良好的经济框架,而要想保全这种经济框架和活力,就要求TPP和RCEP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在这两大贸易协定中的积极参与都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系世界银行中国业务局前局长、现任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