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业大变革中的一个重要和本质特征,是基金管理人的市场身份和性质从纯粹的“信托关系人”,以隐形或显形方式向“债务人”、“债权人”或“有限债务人”、“有限债权人”转化。在此过程中,相对于基金管理人,形成了风险管理和风险责任的“峭壁效应”。面对这种现实和变化,基金管理人必须主动作为,在把握“趋势取代优势”的总格局中形成新优势,加快从“规模导向”向“风险导向”的转变,实行从“能做什么向不能做什么”的经营策略和目标导向转变。
□杜 静
10多年来,我国公募基金业一路高歌猛进。在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基金投资回报持续减少的背景下,这种“增”、“减”并存态势形成的强大反差,不仅考验着基金投资人的信心和耐力,更绷紧了基金管理人的神经,推动、倒逼着我国基金业在经营理念、发展方式、商业模式和管理手段上的大变革。基金业大变革中的一个重要和本质特征,是基金管理人的市场身份和性质从纯粹的“信托关系人”,以隐形或显形方式向“债务人”、“债权人”或“有限债务人”、“有限债权人”转化。在此过程中,相对于基金管理人来说,形成了风险管理和风险责任的“峭壁效应”。基金管理人作为不承担市场风险的基金投资人财富管理的提供商(体现信托关系),处在“峭壁”的下方;“峭壁”的上方,则是基金管理人作为以承诺或部分承诺基金投资人保本、保固定收益为前提的财富管理参与者(体现债务人关系)。
从现实环境和发展趋势看,我国基金业基金管理人的业务内容、商业模式,正呈现出由“峭壁”的下方向“峭壁”的上方加快迁移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传统基金产品中,通过权利和义务的重新调整,有些甚至是颠覆式重构,增大基金管理人承担和部分承担市场风险的责任,比如保本基金、发起式(种子)基金;二是在平衡监管规定、市场规则和客户需求关系中,通过特定事项的特别选择或放弃,放大基金管理人承担和部分承担市场风险的责任。比如货币基金、部分封闭式基金、浮动费率基金;三是在新业务领域、新产品对象中,间接和直接以债务人身份出现,基金管理人承担和部分承担市场风险的责任。比如子公司业务、部分专户业务等。
基金业基金管理人改变或变换其市场身份和性质,虽为被动之举,但实属趋势所需。这是因为,其一、随着新《基金法》的颁布,公募基金管理人门槛大为降低,基金管理人以放弃或减少部分权益、附属和增加部分义务,作为争取、稳定市场与客户的方式,成为一种趋势性选择和基础性策略;其二、近年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基金投资人投资回报不断下降,其信心和耐力已接近极限,急切需要新的因素维持其投资支撑,为尝试用新的方式和渠道摆脱“牛少熊多”的市场阴霾,以分离分隔资本市场业务为基本特征的子公司业务便快速成长起来。据统计,目前85家基金公司中已有50%以上成立了子公司,资产规模已超过3000亿,发展速度惊人;第三、基金管理人因市场身份、性质的变化,出现新商业模式下的若干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然推高“峭壁”上方业务的占比。比如,当基金管理人具有债务人属性时,流动性管理就成了十分急迫的问题。于是,选择流动性工具管理的货币基金迅速膨胀起来,而且成为基金管理人资产中占比较高的业务。由于货币基金交易计价方式(摊余成本法)的特殊性,加上运作上风险表现的分割性,基金管理人与市场“信托关系人”性质渐行渐远。
基金管理人面对“峭壁效应”考验的复杂性在于:从“峭壁”的下方到“峭壁”的上方,既没有时间上的统一性,也没有业务内容归属上的唯一性。就是说,没有人规定基金管理人必须以某一时点为限,进入“峭壁”的上方;某种业务究竟是体现“信托关系人”关系还是“债务或债权人”关系?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项选择。很多时候、若干业务会在两种状态的交织中存在和演绎。
面对这种现实和变化,基金管理人必须主动作为,在把握“趋势取代优势”的总格局中形成新优势,实行从“能做什么向不能做什么”的经营策略和目标导向转变,为培养多样化、复合型人才队伍筑建发展“高地”。
基金投资人与基金管理人之间权利义务向着更有利于基金投资人方向的调整变化,将成为基金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不可理解为资本市场低迷状态下争取客户的权宜之计。随着市场的理性和投资选择的合理,基金投资人会逼迫基金管理人转换其市场身份和性质。因此,基金管理人的商业模式、成长方式和管理手段,只有充分适应这一趋势才能真正具有旺盛生命力。要认真思考和研究这一趋势发生发展的条件、基础、范围和表现形式,主动把握变化规律,选择跨越“峭壁”的时机、对象、边界和方式,合理分配业务资源与优化业务结构,在适应变化中形成新的发展优势。
当基金管理人从“信托关系人”转向充当市场“债务人”或“债权人”角色时,其经营的目标和特征就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要加快从“规模导向”向“风险导向”的转变。在建立两类业务、对象(体现信托关系和债务人关系)“隔火墙”制度基础上,划分不同阶段与时期各自业务的增长目标、结构占比,探索和积累两类业务互补互促和互进的能力和机制,实施不同风险控制程度的后续管理手段。当基金管理人取得市场中“债务人”或“债权人”地位(尤其是子公司业务)后,其投资来源会固化在具体和确定的对象上,基金管理人除了要面对面全面接触这一对象外,还要用完全不同于资本市场的方法对其价值及价值体系进行评估。这些,对于基金管理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考验。从某种程度上讲,如何合作好下游客户,基金管理人需要从头开始,从零学起。
面对“峭壁效应”的考验,基金管理人不仅要有精通资本市场的人才,还要有精通货币市场的人才;不仅要对实体经济有深刻的认识,还要对虚拟经济有深入的研究;不仅要有驾驭发展的能力,还要有控制风险的本事。要力求动态保持各类人才储备、类别和特点与未来市场发展变化的趋势相吻合。要把以市场标准评判人的价值与通过企业文化洗礼提升人的价值结合,在尊重基金业人员流动性强规律的基础上,形成有特色、有弹性、有潜力的人才发现、成长和稳定机制。
(作者系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监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