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金融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上证观察家
  • A3:评论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人物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信托机构自建渠道突围募资困局
  • 助力资产配置才是ETF的终极使命
  • 交银租赁打造境内外业务“双轮驱动”
  • 一年期定开债基成发行主流
  • 黄金再度跌至3个月低位
  • 中信信托详解土地流转信托运作模式
  •  
    2013年10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5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新闻·财富管理
    信托机构自建渠道突围募资困局
    助力资产配置才是ETF的终极使命
    交银租赁打造境内外业务“双轮驱动”
    一年期定开债基成发行主流
    黄金再度跌至3个月低位
    中信信托详解土地流转信托运作模式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信托机构自建渠道突围募资困局
    2013-10-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随着券商资管、基金专户以“类信托”的姿态高调进入资管行业,在与其相对高收益的对比下,信托难免失色。近3个月来,信托发行规模缩减趋势愈演愈烈,国庆长假后首周集合信托融资规模就环比大降49.08%,除了长假原因,募资渠道不畅也是个中原因

      ⊙记者 邹靓 ○编辑 于勇

      

      银行试水资管计划,给原本风光无限的信托业刮来了一股寒流。一旦银行自管计划规模扩大,势必会卡住相关资金通道,而目前,来源于银行的资金至少占到整个信托资产总量的一半以上。

      近三个月来,新成立的集合信托计划单体规模呈下降趋势,主要源自同业竞争加剧导致的资金来源受限。信托机构未雨绸缪,纷纷自建财富管理中心。然而无论是采用排他性的专属渠道增强控制力,还是独立财富管理中心为第三方自负盈亏,都非一日之功。

      

      千万级“小信托”

      近日,银行获得理财资管业务试点资格,宣告了银行业正式进军大资管领域。对于信托公司而言,曾经最强有力的合作伙伴摇身一变成了最凶猛的竞争对手,不能不说是个“大利空”。

      用益信托研究员闵青华认为,在试点阶段的初期,银行资管计划总量不大的情况下,对信托的影响或许不那么显著;但随着银行资管计划的成行及规模的扩大,势必会掐住相关资金通道,信托资金的来源会明显受限,信托资金来源的结构比例也会随之产生一些变化,信托通道业务的空间必然会遭到一定程度的挤压。

      从目前统计来看,单一类信托资产与银行有关的资金几乎占到了整个规模的60-70%,加上集合类和财产类的银行资金,来源于银行的资金至少占到整个信托资产总量的一半以上。相比通道业务本身,资金来源是更值得信托机构警惕的薄弱环节。

      随着券商资管、基金专户以“类信托”的姿态高调进入资管行业,在其相对高收益的对比下,信托难免失色。近3个月来,信托发行一直不温不火,然而规模缩减的趋势却愈演愈烈。10月8日-11日,共有26家信托公司成立了62款集合信托产品,成立规模约为44.19亿元,即单个信托计划平均规模仅为7000万元。

      当周发行的54款集合信托产品中,发行规模最小的东莞信托“宏信-广安3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仅为1570亿元。节后首周集合信托融资规模就环比大降49.08%,除了长假原因,恐怕募资渠道不畅也是个中原因。

      一大型信托公司副总表示,今年还剩下不到3个月的时间,信托的形势相比往年并不乐观。“现在银行也要开始发行自己的资管计划,长远来看肯定会对信托通过银行渠道募资造成影响。以后‘千万级’小信托还会更多。”

      

      自建渠道突围需时日

      对于信托机构来说,依赖银行或是第三方理财机构始终不是长久之计。只是现实是,尽管信托机构都有心自建财富中心,却也不是每一家都有此实力,更何况自建渠道旷日持久,财富中心想要稳定运营也更需要稳定的行业环境。

      有消息称,国庆前夕监管层曾召开针对信托公司的闭门会议,表示将对第三方理财机构销售信托产品作出限制,其中一条即拟禁止第三方理财机构代销信托产品,监管机构更加鼓励信托机构自建财富管理公司和销售子公司。

      事实上,早在2011年监管部门就有此想法。但对于多数信托公司来说,自建渠道是个“听起来比做起来好”的主意。一来自建渠道意味着增加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二来一旦渠道建立就需要源源不断的产品跟进以摊薄成本。

      曾经的中融信托第一财富管理中心,后独立为第三方机构恒天财富,也是考虑到单靠中融信托一家的产品难以持续供应财富管理中心的稳定运营。“这是信托公司自建渠道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是采用排他性的专属渠道增强控制力,还是财富管理中心自负盈亏成为独立第三方。前者有利于母公司产品销售,但一旦产品接续不上财富中心的成本就会迅速上升,后者有利于稳健运营,但同时销售多家公司产品就削弱了销售母公司产品的最初目的。”一沪上信托公司分管销售的副总这样说。

      从业内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实力的信托公司都已开始自建渠道,初期基本都选择专售母公司产品以增强销售控制。同时,也有信托公司表示有意尝试独立财富管理品牌为开放平台。上述模式将成为信托公司自建财富管理中心的两种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