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金融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上证观察家
  • A3:评论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人物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余额宝二三事
  • 金融债收益率逼近五年高点
    博取双重收益机会隐现
  • 把握消费升级契机
    农银消费主题精选高成长优质标的
  • 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选择技巧
  •  
    2013年10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研究·财富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研究·财富
    余额宝二三事
    金融债收益率逼近五年高点
    博取双重收益机会隐现
    把握消费升级契机
    农银消费主题精选高成长优质标的
    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选择技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选择技巧
    2013-10-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金苹苹 ○编辑 于勇

      

      在银行理财产品整体收益中枢出现下移的2013年,为了赢取投资者的“芳心”,此前一直不为银行青睐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似有重新“受宠”的迹象。普益财富的最新统计显示,除了传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大户外资银行外,中资银行正逐渐开始加大结构性产品的发行力度,其结构性产品的占比由2012年的28.86%上升为今年以来的44.81%。

      作为一种以在产品中嵌入衍生金融工具来博取更高的潜在投资回报率的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因其高风险的特征,在我国银行理财市场上出现以来,一直毁誉参半。虽然其产品说明书上的预期收益率颇为诱人,但在当前市场,如何挑选安全性与收益都较有保障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依然有不少学问。

      

      结构性产品的“前世今生”

      结构性理财产品是一类结合了固定收益证券与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型理财产品。具体而言,结构性理财产品就是在其交易结构中嵌入金融衍生工具的一类产品品种。普益财富研究员魏可介绍,结构性理财产品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欧美市场兴起,以其灵活的产品设计、丰富的挂钩标的、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杠杆获得高收益等特点,迅速获得市场青睐,成为近20年来最具创新性质的一类金融理财产品。

      我国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最初出现在2002年,且最初以结构性存款的形式开始出现。此前的市场上,外资银行一直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大户”——普益财富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8月,我国境内共有39家银行发行过结构性产品,发行数量总计7735款。其中13家外资银行共发行结构性产品5357款,占市场总体份额的69.26%。

      在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市场上曾经爆发过一次结构性理财产品“零收益”、“负收益”的风潮。由于投资者对这类产品不甚熟悉,一时间市场谈“结构性产品”而色变,导致了结构性理财产品一度发行惨淡,无人问津。近两年来结构性理财产品在设计层面更注重风险控制,保本机制明显增加,尤其是外资银行,近两年来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出现了“保本化”趋势;在期限设计方面,产品期限有所缩短。“总体来看,这种设计能有效降低投资风险,结构性产品在挂钩标的选择、结构设计等方面也更贴近国内市场,整体风险有所降低。”魏可表示。

      

      优劣面面观

      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最大特色在于其“结构”——也就是前文中所提及的产品中嵌入的金融衍生工具。在目前比较流行的“保本”结构性理财产品中,其设计机制其实是银行通过将大部分理财资金投资于固定收益产品,小部分资金进行衍生品投资,实现在保本的基础上再博取高收益。也就是说,这种机制对应的往往是内嵌式的买入期权,即便挂钩标的的走势大幅度偏离预期,投资人的本金仍可获得保证,损失的仅仅是收益。也就是说,结构性产品往往是“固定保本收益+衍生品”的结构。

      挂钩标的丰富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一大优势,包括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债券价格、商品价格(如原油和黄金)、基金,以及各类指数、费率、信用,甚至衍生品自身(如期货、期权),以及这些标的组合都能成为结构性产品的挂钩标的。普益财富统计发现,从我国境内发行的结构性产品挂钩标的类型来看,截至2013年8月,挂钩于汇率的产品市场占比达到30.82%,其次是利率挂钩标的,市场占比为21.28%,挂钩汇率、利率这两类低风险结构性理财产品占据了半壁江山。

      从某种程度上说,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优势,也是其劣势的源起。虽然其多元化的标的让投资人有机会参与原先无法涉及的市场进行投资,但同时也累积了投资风险。一般来说,此类产品在设计时都隐含了市场趋势观点,即对挂钩资产标的看涨、看跌或看平。这是投资结构性理财产品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其风险所在。一旦投资者在购买时没有判断正确投资标的未来的走势,则很可能在期末收获“零收益”或者“负收益”。

      

      选取结构性产品需紧跟市场趋势

      据魏可介绍,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最终收益由挂钩标的在投资期中的表现决定,同时也取决于产品的收益设计方式。根据挂钩标的的表现,常见的产品结构有三种:一是看涨看跌型,即产品挂钩单一资产(或一篮子资产)价格,产品最终收益与挂钩标的的表现正向(或负向)相关,这是结构性产品最简单的设计方式。这类产品需要投资者判断标的资产走势的方向,一旦方向判断失误,最终可能仅获得零收益或者负收益。二是波动型,即挂钩标的资产涨(跌)幅的绝对值,它很好地规避了方向选择的问题,产品最终收益只与波幅绝对值的大小相关,而不论标的资产是上涨还是下跌,投资者都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收益。三是设定区间型,即在投资过程中,对标的资产的价格表现即不单纯看涨,也不单纯看跌,而是设置一个价格运行区间:在挂钩标的价格观察期内,若价格落入此区间,则投资者获得高收益;若价格运行在区间之外,则获得较低收益或零收益,这类产品适合在标的资产价格的盘整期间发售。除了设置单一区间,设置多区间的结构性产品发行数量也较多,设置多个区间能增加投资者获得收益的可能性。而常见的收益设计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收益单一由标的资产在投资期末的最终表现决定,另一种是收益由标的资产在投资期内的表现累计决定。

      根据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这些结构设计,投资者选取这类产品时最重要的技巧其实是对市场的把握能力——只有对市场的趋势持有较为正确判断的投资者,才可能真正获得较高收益。从目前的市场来看,挂钩汇率、利率以及黄金等贵金属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数量较多,币种又以美元、澳元等为主。

      业内人士的建议是,眼下投资结构性理财产品,不论投资标的,仅从币种来看,最好是选择澳元品种。作为一种高息货币,澳元结构性理财产品天生比美元结构性理财产品具有利差优势,其保本收益的空间也因此更大。普益财富研究员方瑞则提示,由于美国债务上限问题致使美元疲软,未来投资者也可关注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看涨型产品,例如欧元、英镑。

      此外,若结合投资标的来选取,选择结构性理财产品最好还要结合三大要素评估其获得收益的概率。

      首先是该产品的说明书中所显示的收益区间的测算。很多银行的产品看似冗长的说明书中,都有一部分是对该产品收益区间的测算。投资者一般可以参考该收益区间,评估一下自己获取高收益的可能性。

      此外,产品观察期的多少与否,也与获得高收益相关。一般而言,观察期越多,获得高收益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结构性产品大多通过观察期是否突破来决定收益水平,观察期越多,预期收益的分段越多越细,那么获得收益的可能性就越高。

      当然,还有一个指标是产品的挂钩对象的集中性。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投资者利用自己特别看好的标的进行投资,那么挂钩对象越集中越好,相关性高,获得高收益的机会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