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Price发布2013年当代艺术市场年度报告
⊙记者 唐子韬 ○编辑 陈羽
近日,世界著名艺术品评估和市场分析网站ArtPrice发布了2013年当代艺术市场年度报告。报告称,2013年上半年国际当代艺术拍卖市场总成交额增长明显。但价格的总体水平却低于2008年的峰值,这说明市场的交易总量增加,市场变得更加广阔,而不是依赖单一价格的攀升。
近些年,中国不断涌现的亿万身家的新藏家、不断增多的专为新艺术而设的投资基金,甚至是购买昂贵艺术品的炫富心理,让中国成为全球艺术市场的增长引擎。
当代艺术品市场比重不断增大
报告指出,今年在全球范围内,涵盖各时期作品的艺术市场总体发展速度略为放缓。其主要原因是,在全球市场上占据核心地位的现当代艺术品(占全球成交总额的47%)因高端拍品日渐稀少遭受到了不利影响。与去年相比,现当代艺术品的成交总额降低了2.07亿欧元。
但是,全球艺术市场在6年内仍然达到了29%的收入增长,在2008年和2009年的经济动荡过后尤其表现出极为强劲的复苏态势。当代艺术品延长了其商业周期。与2006年至2008年间相比,短期商业运营节奏相对缓慢,艺术作品的盈利情况应当重新回到更加审慎有序的水平。在短短四年内,全球销售总额依然翻了一番,达到80.92亿欧元,而当代艺术品在其中所占的比重仍在不断增大。在最近十年中,成交作品数量增至四倍之多,当代艺术品的价格也上涨了34%。与金融资产相比,其平均收益率十分可观,蜂拥而至的投资者令需求迅速膨胀。
此外,报告指出,当代艺术品投资风险相对较高,投资者谨慎选择艺术家尤为重要。当代艺术品提供的投资安全性与古典或现代艺术品并不相同,当代艺术品更容易受到市场行情与潮流效应的影响,其波动性在危机期间特别明显:以达明·赫斯特(Damien Hirst)为例,作为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艺术家之一,其作品拍价在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期间急剧下降,成交总额仅是2008-2009年的十三分之一。
中国开放支撑市场上涨预期
报告指出,中国自2012年起,在全球艺术市场中占据41%的份额(美国为27%,英国为18%,法国为4%)。在当代艺术领域,中国有四个城市(北京、香港、上海和南京)跻身拍卖业绩最佳的十大城市排行榜,拍卖实力直逼美国。虽说北京依然是中国市场的核心,但上海和南京的良好发展态势加速了地方化进程。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和具代表性的作品日渐稀缺,以及因中国艺术市场模式而衍生出拍出作品未能完成结算等问题,造成中国艺术市场出现了下滑态势。与2011年相比,各时期美术类作品的成交总额减少了7.6%。更令人担忧的是,在2012年推向拍卖市场的作品中,一半以上的作品流拍。
但另一方面,中国持续的吸引力和愈加开放的政策,让苏富比和佳士得历经十多年的努力之后终于分别落户于北京和上海。佳士得如今成为中国内地唯一一家独立开展业务的外国拍卖行,也在今年9月的上海首拍中取得骄人成绩。这些都会给中国内地市场带来良好的前景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