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广告
  • 4:艺术资产
  • 5:艺术资产
  • 6:财经新闻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
  • 10:评论
  • 11:特别报道
  • 12:专版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海外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封面文章
  • A11:基金·专访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人物
  • 聆听市场 与时俱进
  • 投研革新“外需内实”
    小团队做出“大业绩”
  •  
    2013年10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A16版:基金·人物 上一版
     
     
     
       | A16版:基金·人物
    聆听市场 与时俱进
    投研革新“外需内实”
    小团队做出“大业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聆听市场 与时俱进
    2013-10-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吴晓婧

      

      当一批资深的基金经理开始淡出公募或者退居“二线”时,魏东却始终奋战在投资的一线。

      魏东曾说过,当其他工作与投资在时间上有冲突时,他一定会把投资放在第一位。很平实的一句话,却足以看出他对投资事业的那种挚爱。

      更难能可贵的是,当一批“老牌”基金经理思维固化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节奏,他却始终保持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我喜欢出去调研,挖掘一些新的投资品种。”

      资本市场中,每天都会有很多新的故事。他很清楚,“大家会有一定的思维惰性,例如看新闻的时候会扫描一些熟悉的领域,正是因为定式思维,导致很多新的东西第一时间就被过滤掉了。”

      “思维的惯性,意味着很难产生投资的灵感。以前固守一些白马股也能产生很多收益,但今年以来表现突出的大多是一些细分行业、小领域的小公司。比如电子烟、传媒、一些细分领域的医药股等。”

      他坦言,这个市场不断有新生事物出现,依靠原来的知识与投资习惯,可能就会落伍,必须与时俱进。

      在投资管理上,他也是如此要求他所带领的投资团队。“你必须有一个开放的心态,能够聆听市场的声音,能够关注市场不同的观点与不熟悉的领域,以及同行之间不同的判断。对于内部而言,有哪些不足我们也会讨论、会反思。”

      “我对团队的要求是,要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反省过去的投资习惯,对新生事物我们要接纳与学习,对老的行业要关注它是否会出现新的变化,甚至对一些投机炒作的主题,我们也会认真分析,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往往不被机构认可,但我们也会反思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错过什么。”

      在今年这个结构性牛市中,魏东坦言,自己依旧有一些“困惑”。“今年市场倾向于主题投资,倾向于提升估值,对于朝阳性的行业,对于估值的容忍度非常高,甚至逐步走向了一个极端,随着市场对于主题投资的热情越发高涨,对于估值的忽视已经达到了一个很严重的程度。”

      但估值的均值回归,是资本市场说永恒的旋律,魏东说,这或许会发生在IPO开闸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