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广告
  • 4:艺术资产
  • 5:艺术资产
  • 6:财经新闻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
  • 10:评论
  • 11:特别报道
  • 12:专版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海外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封面文章
  • A11:基金·专访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人物
  • 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再“发声” 三基金“联袂”提名上海家化新董事
  • 半路出家银行家
    讲述华尔街
    变迁内幕
  • 华泰柏瑞季季红
    21日起发行
  • 新型城镇化有利于中国消费保持稳定增速
  • 华安基金张晟刚:四季度信用品种更具配置价值
  • 基金上周仓位持平
  •  
    2013年10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基金·基金一周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基金·基金一周
    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再“发声” 三基金“联袂”提名上海家化新董事
    半路出家银行家
    讲述华尔街
    变迁内幕
    华泰柏瑞季季红
    21日起发行
    新型城镇化有利于中国消费保持稳定增速
    华安基金张晟刚:四季度信用品种更具配置价值
    基金上周仓位持平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华安基金张晟刚:四季度信用品种更具配置价值
    2013-10-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王慧娟

      

      经历三季度整体下行后,在资金面弱平衡的背景下,近期债市呈现信用债相对强势的结构性走势。站在四季度布局债市的传统时点上,正在发行的华安年年红定期开放债基拟任基金经理张晟刚表示,四季度利率债的收益率中枢可能继续抬高,信用债的需求好于利率债,可侧重挖掘非过剩行业信用品种的相对价值。

      正在发行的华安年年红定期开放债基为一只纯债品种,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80%,并采用封闭期、开放期循环滚动方式运作。张晟刚表示,对于华安年年红来说,当前是个不错的建仓机会。

      “在基本面难有超预期表现时,政策面和供求关系将决定市场走势。”张晟刚表示,四季度信用债需求好于利率债,目前看好短融,可选取经营前景改善的中低评级短融。城投债则可关注一级市场的机会。不过在经济增速放缓和产能过剩下,低评级资质进一步弱化,信用债投资要注重行业和个券的鉴别和精选。

      伴随着债市大幅调整,今年评级被下调的债券数量也创出历史新高。张晟刚认为,未来行业和产业的信用资质将出现分化。前期表现较差的众多行业已经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比如光伏、钢铁、有色、化纤、水泥建材等,盈利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因此,个体资质的甄别将变得更加重要,不仅随着行业的周期性特征逐渐表现出来,各行业的分化不断加剧,而且同一行业内不同企业的资质也进一步拉大差距,对有持续竞争力、有较强风险抵御能力企业的甄别将是获得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

      就未来资金面而言,张晟刚表示,四季度外汇占款可能恢复性增长,财政存款投放也有利于资金面宽松,但更为关键的是央行的货币政策,预计四季度央行保持中性偏紧。不过,由于临近年底通胀压力增加、房产市场较热、社融再次反弹,货币政策难以出现实质性放松;债市监管使得金融机构主动去杠杆,降低错配,提高备付金,将造成资金需求增加。

      “预计未来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可能性较大,但上下行的空间都不大,7.5%的GDP增速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均衡水平。”在张晟刚看来,由于经济反弹动力不强,通胀压力上升,估计对债市影响有限。未来债市的焦点将让位于政策面,需关注18届三中全会指引未来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