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新闻·市场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财富管理
  • A1:上证观察家
  • A2:上证观察家
  • A3:评论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信息披露
  • B2:专版
  • B3:股市行情
  • B4:市场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银行业绩增速放缓忙转型 汇金再度增持“鼓劲”
  • 对现存不良贷款
    清收力度加大
  • 养老和另类投资占比提升
    后续业绩可期
  • 经纪业务回暖
    资本中介业务井喷是主因
  •  
    2013年10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银行业绩增速放缓忙转型 汇金再度增持“鼓劲”
    对现存不良贷款
    清收力度加大
    养老和另类投资占比提升
    后续业绩可期
    经纪业务回暖
    资本中介业务井喷是主因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对现存不良贷款
    清收力度加大
    2013-10-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石贝贝 ○编辑 孙忠

      ⊙记者 石贝贝 ○编辑 孙忠

      

      由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由此引发的对银行资产的滞性效应,从年初至今,银行业资产质量受影响日益明显,多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比例出现“双升”。为应对此影响,银行也加大了清收核销力度,并通过动态调整信贷政策、构建抗周期的信贷结构。

      

      不良贷款阶段性压力上升

      持续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不利影响,2013年国内银行业面临不良贷款阶段性的上升压力。

      上证报资讯统计发现,截至9月末,工、农、中、建、交等五家国有大行不良贷款余额均出现上升。其中,工商银行不良余额增幅较大,不良贷款余额为873.6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7.86亿元。与此同时,尽管五大行拨备覆盖率仍维持在217%至347%的较高水平,但多家银行较上年年末仍普遍下降。

      在股份制银行中,中信、民生、光大、兴业、招行等多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出现“双升”,其中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31亿元至54亿元。与五大行类似,股份行拨备覆盖率亦维持在较高水平,但较上年年末亦普遍下降。

      

      对现存不良清收力度加大

      就银行不良贷款爆发的地域、行业特点而言,新发不良主要集中于江浙,以及低端制造业、批发贸易类等行业领域。

      农业银行称,新发生不良贷款主要是部分沿海地区的一些低端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的中小企业。从区域上而言,交行新发不良亦集中于江浙地带,行业集中于批发贸易类。从个贷而言,由于中小企业应对经济下行风险能力较弱,不良贷款主要集中于中小企业经营类相关贷款。

      兴业银行表示,三季度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84.40亿元,较期初增加31.54亿元,不良贷款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一些企业受宏观经济影响或自身经营管理不善导致偿债能力下降。

      然而,记者从三季报也发现,上市银行普遍加大了不良贷款的清收核销力度,并对信贷结构进行调整。

      建行、交行、浦发、兴业等多家银行普遍表示,将继续深入推动信贷结构调整,优化信贷结构调整。同时,各家银行对于现存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也加大。

      “我们的策略是‘彻底暴露不良贷款风险、加快处理’,这是我们业务策略的主动选择,才能更好地实现转型发展。”某上市银行高层表示,未来银行转型发展必须注重于提升降低资本消耗的业务比重,增强成本管控能力,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