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金融
  • 5:新闻·市场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财富管理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浮动费率基金:
    “感觉好”是否真的好?
  • 我国鸡蛋行业相关标准及鸡蛋的检验
  • 倾力分享转型盛宴 农银消费主题借力成长穿越周期
  • 基金申购费率降至1折 营销“血拼”白热化
  •  
    2013年11月1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研究·财富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研究·财富
    浮动费率基金:
    “感觉好”是否真的好?
    我国鸡蛋行业相关标准及鸡蛋的检验
    倾力分享转型盛宴 农银消费主题借力成长穿越周期
    基金申购费率降至1折 营销“血拼”白热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浮动费率基金:
    “感觉好”是否真的好?
    2013-11-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吴晓婧 ○编辑 于勇

      

      一场基金浮动费率改革“大戏”在国内拉开了帷幕。对于这场费率改革,绝大多数投资者拍手叫好。

      然而,“感觉好”是否真的好?如果将时间拉长来看,固定费率与浮动费率的差别无非是从现行的牛熊市“旱涝保收”模式向牛市多收一点熊市少收一点模式转变,长期而言只是从左手到右手的区别。

      从国外成熟市场的运作经验来看,虽然投资者希望借浮动费率实现风险共担,但是浮动费率的激励特性往往会导致基金经理为求短期业绩而激进投资。

      

      浮动费率之争

      在绝对收益特征基金中,有一类较特殊的基金管理费的收取方式,即根据基金业绩作出浮动调整。当基金业绩优于业绩基准时,管理费向上浮动,反之则同等水平向下浮动。

      这类浮动管理费率基金将持有人利益与管理人利益绑定,以浮动的管理费作为激励,相比于其他固定管理费率基金的绝对收益特征更加突出。据海通证券统计,3季度成立并进入运作期的浮动费率基金已经达到了6只。

      有意思的是,关于国内基金是否应该实行浮动费率,之前的调查显示,其结果呈两极分化:机构普遍持不赞成态度,而投资者则是压倒性的拍手叫好。

      晨星研究中心人士认为,对于基金公司而言,管理费用是其主营业务收入,因此基金公司显然会倾向固定费率带来的较稳定的预期现金流模式。此外,基础市场必然伴随着牛熊市交替,当市场行情不济的情况下,浮动费率势必引起管理费收入进一步缩水,给公司经营带来压力。尤其对于小规模或者刚起步的基金公司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但据基金业协会在披露的来自65家基金公司,合计61595份投资者关于《基金投资者情况调查分析报告(2012年度)》的问卷结果显示,八成投资者认为目前的基金费率过高;同时,有57%的被调查者偏好浮动费率,占被调查者的大多数,只有24%的投资者表示偏好固定费率,另有19%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基金收费费率方式没有特别的偏好。

      对于广大的个人投资者来说,管理费率与基金业绩挂钩无疑给投资者带来了莫大的心理安慰,但是否就可以断定浮动费率能够为投资者带来实质的好处呢?

      

      感觉好未必真的好

      从本质上看,固定费率与浮动费率的差别无非是从现行的牛熊市“旱涝保收”模式向牛市多收一点熊市少收一点模式转变,长期而言只是从左手到右手的区别。

      事实上,投资者真正关心的是基金持续优异的费后收益,如果基金持续亏损,即使管理费用分文不收,对于投资者也是无益的。

      从上述6只基金的运作情况来看,纯债型基金的运作较为平稳,其中,富国目标收益1年期基金于今年6月27日成立,截至10月25日,该基金自成立以来净值涨幅为2.2%,表现较为优异,富国两年期纯债今年9月13日成立,截至10月25日,该基金成立以来净值上涨0.5%。

      同样为纯债型基金的诺安稳固收益,该基金8月21日成立,截至10月25日,该基金净值涨幅为0.8%。方正富邦互利定开纯债基金于9月11日成立,截至10月25日,其净值涨幅为0.3%。

      不过,两只灵活混合型基金的表现则略为逊色,其中,中欧成长优选回报8月21日成立,目前还处于建仓期,10月25日曾一度跌破面值,截至10月30日,该基金成立以来净值涨幅为0.2%。

      融通通泽一年目标触发式混合基金8月30日成立,目前同样处于建仓期,该基金自成立以来大部分时间净值在“1元”面值以下,截至10月30日,成立以来净值下跌2.8%。

      不过,上述基金运作周期均较短,对于浮动费率的模式能否激励基金经理,增强基金经理和投资者的利益一致性,还需要较长时间的跟踪观察。

      

      合理设计浮动费率

      和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基金不同,国内公募基金的主要受众还是个人投资者。虽然投资者希望借浮动费率实现风险共担,但是从国外成熟市场的运作情况来看,浮动费率的激励特性往往会导致基金经理为求短期业绩的激进投资行为。

      美国富达公司旗下著名的麦哲伦基金就有过前车之鉴。据晨星研究中心人士表示,由于时任基金经理Jeff Vinik在1996年过分押注债券市场,以致当市场未能与其预期同步时,该基金在随后几年业绩下滑并导致管理费下调。

      为了防止基金经理过度追求风险,美国共同基金的费率浮动通常都较低,在0.1%-0.3%之间,并且往往还设置了浮动上限。例如Alliance公司曾将旗下一只原本收取0.75%固定管理费的基金转变成收取0.5%固定费率加提取业绩报酬的浮动费率模式。基金经理的业绩与标普500指数相比,每超过(滞后)于基准2%就可上浮(下调)1个基点的业绩报酬,浮动的上限是5个基点。

      对比目前6只浮动费率基金,其中富国目标收益1年、诺安稳固收益、方正富邦互利定开以及富国两年期纯债等4只基金的管理费收取模式为“4档阶梯式浮动费率”,融通通泽一年期基金则为“5档阶梯式浮动费率”。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债券类浮动费率基金多采用分档阶梯式幅度费率的模式,以富国目标收益一年期纯债基金为例。该基金年收益率低于4%不收管理费,年回报在4%至5%之间收取0至0.3%的管理费,年回报在5%至7%之间收取0.3%至0.6%的管理费,年回报在7%以上最高收取0.9%的封顶管理费。不过,诺安稳固收益的收费模式虽然与富国目标收益一年期纯债类似,但上浮比例却明显高于前者。

      对于上述模式,其主要特点包括,第一,奖惩对称,上述基金业绩小于等于4%时不收费,大于7%以上收取高于同类平均水平的费率;第二,一年一收;第三,有封顶费率限制;第四,分档缓增式阶梯费率。阶梯费率模式较为合理,基金给投资者带来的回报高,费率就多一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债券类浮动费率基金多采用这种模式,原因是债券收益性更稳定,获得正收益的概率很大。

      此外,中欧成长优选回报采取了“支点式浮动费率”,前三年内管理费为1.5%,三年后依据业绩分为1%、1.5%、2%三档双向浮动,每季度调整一次。

      所谓“支点式对称浮动费率”模式,是指基金公司在收取一定的固定管理费用基础上,确定适当的业绩浮动标准,当其投资业绩好于预定目标上限时上浮管理费,而在投资业绩低于预定目标下限时必须按同等水平降低管理费。

      权益类基金一般采用支点式对称浮动费率模式,因为对于债券基金来说,采用浮动费率管理模式是赚多少问题,而权益类基金则是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