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金融
  • 5:新闻·市场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财富管理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预测帝”马克斯:现在中国股市值得投资
  • 淘宝今日或开卖基金
  • 券商圈地区域性股权市场势头不减
  • 大成创新资本获准设立
  • 中信信托
    拟成立百亿健康产业基金
  • P2P企业:野蛮生长的代价
  •  
    2013年11月1日   按日期查找
    8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新闻·财富管理
    “预测帝”马克斯:现在中国股市值得投资
    淘宝今日或开卖基金
    券商圈地区域性股权市场势头不减
    大成创新资本获准设立
    中信信托
    拟成立百亿健康产业基金
    P2P企业:野蛮生长的代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P2P企业:野蛮生长的代价
    2013-11-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15家10月倒闭的P2P公司名单

      东方创投、钰泰财富、宜商贷、家家贷、力合创投、万利创投、浙商365、银实贷、川信贷、盈通贷、福翔创投、华强财富、网赢天下、互帮贷、天空贷

      ⊙记者 徐维强 ○编辑 于勇

      

      今年以来,互联网金融风靡一时,成为业内最热门的话题,而众多的P2P公司,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潮。全国各地的P2P企业在经历爆发式的大增长后,近期面临接连倒闭的尴尬局面。仅仅在10月份已经有15家P2P公司因挤兑等原因而主动或被动关门。

      

      一月倒掉15家

      尽管已有心理准备,但站在位于深圳CBD卓越时代广场23楼的“网赢天下”紧闭的大门前,来自江西的刘先生还是大吃一惊。前段时间刘先生刚刚在该公司平台投资了10余万元,听说该公司出现问题曾致电询问,公司人员保证偿还不会有问题,没想到几天之后就再也联系不上了。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关门后已经有全国各地的众多投资者陆续前来追讨,并向公安集体报案。

      “网赢天下”是近期倒闭的P2P公司中规模最大的一家。该公司成立于2013年3月28日。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是一家准上市企业创办的网络借贷平台。其借款期限从1个月到6个月不等,年利率最高为22.40%,最低也有20%。根据计算,该公司从开业到倒闭的短短数月间,已经累积吸纳了近7.8亿元。

      根据业内的统计显示,整个10月份共有15家P2P平台关门,其中仅30日一天就同时爆出3家倒闭的消息。其中在本月15日,刚刚上线仅有3天时间的网贷平台“福翔创投”就出现倒闭,创下业内运营时间最短的“纪录”。

      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杜晓山认为,目前全国已经有500余家P2P平台,到今年6月我国的小贷公司数量已经有3000多家,贷款余额已经达到7000多亿,尽管目前倒闭的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而且总量不大、知名度不高,但此类倒闭事件对于整个P2P行业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倒闭多为不足3个月新企业

      大批P2P企业的倒闭,是否是行业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显现?对此网贷之家创始人之一徐红伟认为,目前这种倒闭潮并未伤害到行业的根本,更多是一种洗牌。他分析,这些倒闭企业都是新公司,为了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为了脱颖而出、为了吸引投资者,其中很多公司都采取了并不规范甚至是激进的做法,而最终也只能自己承担这一后果。

      为何众多P2P平台倒闭现象集中在近期爆发?杜晓山向记者计算,目前P2P的门槛已经降低很多,最低只需10万元即可开办一家,而且进入几乎没有任何门槛。在今年互联网金融的大热潮中,众多机构、资金纷纷逐利蜂拥进入,新增的P2P企业数量以加速度的方式上升。但这些企业没有经过沉淀,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因而会出现优胜劣汰,尤其是一些急功近利的公司,很容易在短期之内就暴露出问题。

      “各种传统民间借贷以P2P名义出现,给行业带来巨大的系统性风险”。杜晓山表示,P2P信贷服务目前并没有监管,进入容易,因而难免出现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局面,有些就是以民间借贷的不透明才使得与业务目标不一致的行为,甚至出现庞氏骗局。杜晓山认为,目前已经出现了若干的跑路、倒闭、欺诈行为的产生,都与此相关。

      

      行业顽疾暴露无遗

      倒闭事件的接连出现,将野蛮发展的P2P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一一展现。

      记者调查发现,在这些倒闭的企业中,往往对投资者许以高额的收益回报,但对于最基础的风险控制却普遍薄弱。记者查询发现,绝大多数企业对于资金的用途、投融资项目都存在信息不规范、不透明的现象。这也是P2P行业发展多年的顽疾。即使是前段时间刚刚杀入这一领域的正规军招商银行,在其P2P平台也并未公布融资方的相关信息,项目的资金用途仅仅列为“补充企业流动资金”、“日常经营性资金,采购资金”等,而还款资金来源全部为“银行兑付凭证”。

      深圳一家倒闭的P2P企业,直到出现大批量提现导致兑付危机之后,该平台为稳定投资者信心,才公布资金是投向部分房地产项目及煤矿项目。但投资人士分析,该平台公布的项目盈利能力并不强,根本无法覆盖高额的投资成本,而投资者仅凭其原本的承诺就轻易相信,因而很难维持长久。

      拆标也是诸多P2P企业的一个“公开的秘密”。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投资者更愿意投资短期项目,因而一些P2P公司将长期的项目拆分,如将3个月拆为3个一个月项目,每个周期在期满结束后再重新续筹,如果有钱投进来就可以还给前一批投资者,而一旦没有钱流入,那资金链即刻断裂。

      在部分P2P企业中,甚至是属于“自融”。据介绍,一些平台其背后为一家实体企业,自己开办融资平台,将融来的资金投入到自己的公司项目中。但在实际运作中,往往是钱投出去回款还没有拿到,甚至是还没有任何产出,而短期的标则已经到期,很容易出现流动性危机。

      此外,还有部分P2P企业存在更为恶劣的做法,将建网站、租办公室的成本,挪用投资者的资金来弥补,一旦出现提现、挤兑的事件,资金窟窿补不上就只能倒闭。

      

      呼吁加强监管与行业自律

      在杜晓山看来,众多P2P平台的倒闭为行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亟需推动其健康发展。他表示,P2P行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缓解了微贷难的困局,盘活了民间资本,填补了正规金融服务空缺的作用,促进民间借贷的繁荣,但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因而监管部门正在进行密集的调研。他建议,对于P2P应区别对待,分类监管,对于风险较高的平台,相关部门可予以警示和整顿甚至取缔。同时,应尽快出台管理指导意见或暂行办法,确定监管机构,并继续“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修改完善,有关部门至少应向社会及有关各方明示,哪几条红线是不可逾越的。

      近期央行组织到深圳等对互联网金融领域展开调研,杜晓山认为央行、银监会、工信部、工商总局等部门应该介入监管,组织力量深入跟踪调研,积极推动条件成熟时统一立法,或者出台更细致的《网络借贷管理办法》。

      同时,行业也应进一步加大自律。杜晓山表示,应借鉴欧美行业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产品的透明度和标准型,提高整个行业的自律性。同时引入外部监管,既要保持民间金融在阳光下的活力,又要有充分监测手段和监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