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调查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广告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货币错配是当前中国经济最大风险所在
  • 年收益率超20% 的P2P网贷平台成重灾区
  • 变革赶超型体制才有地价楼价长效调控
  • Libor案索赔:
    贪婪的代价
  • 改革才真正是撬动牛市的支点
  •  
    2013年11月5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货币错配是当前中国经济最大风险所在
    年收益率超20% 的P2P网贷平台成重灾区
    变革赶超型体制才有地价楼价长效调控
    Libor案索赔:
    贪婪的代价
    改革才真正是撬动牛市的支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Libor案索赔:
    贪婪的代价
    2013-11-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张 锐

      据《华尔街日报》的最新报道,美国抵押贷款融资巨头房利美已对巴克莱、瑞银集团、苏格兰皇家银行与德意志银银行等全球最大的九家银行提起诉讼,状告这些银行通过操纵伦敦银行同业拆息(Libor)获利,给房利美造成了估计高达8亿美元的损失。据悉,此前房利美和房地美已与摩根大通达成了一项40亿美元的和解协议,而这是“两房”在利率操纵诉讼上顺利达成的第四个和解协议。

      作为国际短期资本市场中的资金价格发现和引导风向标,Libor由英国银行家协会(BBA)根据其选定的16家银行所提交借贷利率估值来确定。每天11时报价银行向BBA申报利率估价,BBA在去除了最高四个估值和最低四个估值后,通过计算余下八个估值的平均值得到每日Libor 值。理论上,在其他银行提交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如要人为将利率报价调低或调高,则可通过剔除自身或其他银行,促使参与报价的利率出现变化,进而影响最终的Libor价。但经验表明,报价银行报出的两种Libor即借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差额仅在0.25%~0.5%之间,且各报价银行的利率报价一般只相差0.0625%~0.125%,因此,一家银行是很难通过报价单方面大幅影响Libor最终价格的。但是,如有足够数目的报价银行一致行动,则足以形成扭曲Libor真实价格的能量。

      作为报价行,联合串谋Libor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在流动性高企时推高Libor,流动性不足时压低Libor,以影响市场对利率价格的判断进而从中获利。值得注意的是,Libor除了影响到房地产抵押贷款、助学贷款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贷款产品外,还牵连数目庞大的金融衍生品。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数据,全球有超过800万亿美元的证券或贷款与Libor相联系,包括350万亿美元掉期合约和10万亿美元贷款。这意味着只要Libor变动0.01个百分点,银行就可从中获取巨额利润。

      以掉期(也叫利率互换)为例,如几家银行都参与了三个月的外汇掉期交易,现在以某个高价将英镑卖出,而期望三个月之后再以某个低价买回来,这样在交割来临之前银行就必须让Libor走低,由于利率与汇率正相关,Libor的低报就能使银行获利。再以一年期期货合约为例,假定一家银行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以一定价格买入一手(5000蒲式耳)小麦期货合约,即看涨期权,为了使一年后交割日期价上涨,银行就需拉低Libor,因为这样可以制造流动性充沛的市场假象,从而最终刺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显然,能操纵Libor价格的核心人物就是银行报价员,而且只要有利可图,其他银行报价员都会积极合作。不仅如此,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投资部门交易员多数情况下也会向报价员提出改动Libor的要求。在各银行报价员之间、报价员与交易员之间以及交易员与交易员之间,已形成了由利益捆绑而成的Libor庞大操纵群体。

      利率操纵者的确成了最大受益者。FSA数据显示,仅2008年,德意志银行就从与有关伦敦同业拆借利率及全球其他基准利率的交易中至少获得了5亿欧元的巨额盈利。无独有偶,彭博资料显示,巴克莱掌管着800亿美元的掉期组合,1个月期Libor仅移动1个基点,就会为交易员带来67万美元的好处。有人欢喜有人忧。美联储数据显示,仅美国抵押贷款巨头房地美和房利美两家公司与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有关的损失就超过了30亿美元。

      除了通过Libor直接获利外,银行还可借此粉饰自身的财务状况。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之后,Libor急升,反映出对银行财务健康的担忧,但不久,整个过程逆转,Libor大幅走低,甚至低于可比较的美国国库券利率一个百分点。这向市场表明,银行资产依然处于非常良好的状态。也正因如此,当时美国前六大银行得以从美联储获得高达4600亿美元借款,而仅通过低借高贷,这些银行就赚取了约130亿美元的利润。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如今针对调查Libor“操纵案”所形成的联合力量不可谓不强大。除由美国司法部和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组成的主打阵容外,英国、日本、欧盟等三大洲的监管部门也参与进来。调查结果令人瞠目。瑞银集团、苏格兰皇家银行、德意志银行和汇丰银行等全球知名银行悉数卷入。官方还发现,Euribor(欧洲银行间欧元同业拆借利率)和Tibor(东京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也被操纵。

      犯规者最终付出了惨重代价。巴克莱银行支付了4.7亿美元的高额罚金,瑞银集团领到了美国监管机构高达15亿美元的天价罚单,苏格兰皇家银行向美国和英国的三家机构支付了6.12亿美元罚款,德意志银行接受了15.7亿美元的天价处罚。据摩根士丹利一份报告估计,如加上向“两房”等机构支付的和解资金,参与Libor操纵事件的国际银行共计须承担近300亿美元的巨额赔偿或处罚。

      (作者系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