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小兵 ○编辑 全泽源
进入11月,多年厮杀在资本市场的A股投资者感到了一些不同:虽然在季节上已经深秋如冬,但来自部委及市场管理层的“并购重组”暖风却频频吹拂。而往年这个时候,并购重组热只是上市公司股东们为保壳在二级市场上的自我救赎。
这一次,高层躬亲。
11月1日至2日,证监会上市一部主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常务理事欧阳泽华表示,证监会将进一步完善并购重组相关工作,放松管制,支持并购重组创新,完善机制安排;研究并购重组支付方式创新;拓宽融资渠道,支持财务顾问提供并购融资,支持并购基金发展等等。
11月4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银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暨践行绿色信贷会议上表示,支持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合理确定并购贷款利率,将此前最长为5年的并购贷款期限延长至7年;鼓励采取银团贷款方式,合理分散信贷风险,加大对企业兼并重组的支持力度;鼓励运用信托计划、委托贷款等方式扩大兼并重组资金来源。
11月5日,来自工信部的消息称,工信部正在会同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部际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研究制订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重点内容包括深化改革、加强企业兼并重组的信贷融资支持、丰富企业兼并重组和融资渠道等。
有敏感的财经观察人士感悟到题中之意:并购重组不是发展的太猛,有泡沫,而是远远不够。简化审核,大力发展中介,让各方共赢,从而达到消化产能,做优做强有能力有梦想的企业,为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积蓄能量。
这也引起了并购界人士的讨论。北京同鑫汇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总裁王世渝从趋势上论述了这是一种必然:中国经济整体放缓进入中速成为未来十年经济主流已成共识,巨大的经济总量外延增长放缓必然带来内在并购与整合,提升经济质量与转型,由此倒逼并购环境的改善。并购方式创新、支付方式创新、整合方式创新都是必然的。
更多的并购界人士则认为并购新政可谓姗姗来迟。在他们看来,高层透露出的措施,除了将此前最长为5年的并购贷款期限延长至7年这一条有些实际意义外,其余“并不新鲜。”因为资本市场的监管环境、货币市场的市场壁垒,这些问题过去都严重制约着并购市场的发展,如今出现改善环境的呼声,实际上是早该这样做了。
但是,今年活跃的并购市场还是处在初级阶段,还是以上市公司业绩改善为驱动进行的并购、IPO暂停带来的并购较多。这在一些长期致力于并购重组的人士看来,颇为急功近利。
如今,高层的着力点放在了化解产能过剩上。以往在实践中,解决企业产能过剩的出路:一是破产清算;二是兼并重组。此前,市场中看到的,多是为改善业绩而为之的“保壳重组”。而当方向从单一的业绩改善驱动,转变为多元价值驱动,工信部新闻中出现的“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部际协调小组”,就给了市场颇多期待。
在此,创新是并购行业的诱惑,同时也是资本市场的兴奋点。券商投行并购人士透露,在提法上看起来并不新鲜的并购贷款,此前虽然总是被广泛关注与各种向往,但就是没人真正尝试过。如此一瞥,可以窥见市场并购重组的创新空间之阔。
本周末,备受期待的三中全会将召开,其中对于经济与金融改革,被大多数观察家预计将会有最大突破的领域。在这样的新环境下,并购重组无疑应是一盘常下常新的“棋局”。市场已然活跃,而且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