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3: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4: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5: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6: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7:三中全会特别报道
  • 8:新闻·财富管理
  • 9:新闻·市场
  • 10:新闻·金融
  • 11:新闻·公司
  • 12: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广告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市场秩序的维护离不开惩罚性赔偿制度
  • 为公共利益监管
  • 算法交易风控原则
  • 让券商回归资本中介的本原
  •  
    2013年11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研究·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研究·市场
    市场秩序的维护离不开惩罚性赔偿制度
    为公共利益监管
    算法交易风控原则
    让券商回归资本中介的本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让券商回归资本中介的本原
    2013-11-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房四海

      

      证券公司一词来自日本的称呼,西方国家谓之投资银行。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已经没有投资银行了(法律上,美国的投资银行2009年之后均变成了银行控股公司)。欧洲一直属于全能银行业务,几乎没有独立的证券公司。国际上,金融机构已经转型为广义的财富管理机构。历史上看,我国证券公司属于现有体制的试验品,目前亦在转型中。

      俗语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推广到证券公司是“业务未开,风控先前”。我国的证券公司,即便算上最早的银行开设的证券部,还不过30年历史。其中风风雨雨,行业整体规模虽小,但发生的故事超过任何一类行业。

      十几年前,证券公司全行业“破产”过一次,国家动用外汇储备对全行业进行整体救助,才保留证券公司这一类别金融行业。尽管如此,当时的一些证券公司还是被永久取消了。

      证券行业风险管理不同于其他行业,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理解。

      第一,证券公司本质。历史上看,我国证券公司属于体制的试验品,是改革开放的新生事物,后来发展为为国企融资解困服务,属于资本中介业务。上一次证券公司全行业“破产”的主要原因是:证券公司挪用客户保证金,进行自营投资或帮助上市公司增发股份被动自营。去年以来证券公司诸多风险,也源自自营或变相自营业务。杜绝自营,回归资本中介的本原,可能是我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的优先任务。证券公司,不是投资公司。

      第二,风控文化。美国高盛的风控文化属于全员风控文化,每个员工都是风控官。金融机构分高端和低端两类,尽管高盛有商业银行牌照,但不屑于做商业银行业务。而一位在证券公司工作五年的女生告知笔者,在我国商业银行才是高富帅,证券公司就是屌丝,与美国正好相反。国情不同,行业本质也就不同了,风险控制也就不一样。

      我国证券公司一些风险事故,究其原因不是没有法律法规和风控流程,而是整个行业职业精神的缺乏,不少员工干几年跑路的心态,这一点很难控制。笔者认为,小心驶得万年船,与其弯道超车,不如学习乌龟精神,慢慢来,不着急,大智若愚。

      第三,边缘化。作为历史上试点的体制外的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在完成协助国企改制的历史使命后,已经被边缘化了,不少证券公司提出转型为财富管理机构,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证券公司能从商业银行业务体系中分一杯羹以及成为大型企业集团(财团)的下属公司,不失为一个较好的出路。

      第四,证券农民。证券公司数量过多,业务单一,主要收入来源于证券经纪与自营(或变相自营),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格局,业界称之为证券农民。尽管如此,在监管部门治理下,证券公司整体杠杆很低,属于股东回报率最低的行业之一,在即将到来的宏观波动中,证券公司系统性风险很低,属于整体系统性风险安全的行业。

      回归证券公司转型中的风控主题。笔者认为,证券公司转型为财富管理机构乃大势所趋,风险管控的重点转向客户合规性审查以及全球市场风险管控。

      首先,每个独立业务部门转型为独立子公司,解决内部风险传染问题;其次,客户合规性审查,贯彻愿赌服输文化,对客户进行分类指导,证券公司应该向高端理财转型;最后,在开放的背景下,向客户提供全球理财服务。这涉及全球市场风险管控问题。

      有人讲,证券公司是以风险为生的,应该是狼文化,这是错误的认识。笔者认为,证券公司应该学习欧洲的私人银行文化,沉稳持重,不急不躁。作为资本中介,证券公司一方面服务实体经济,一方面服务高端客户。风险管理的要点是赌场文化:开赌场的自己不要赌。美国最近的证券监管法案也是这个精神。

      在开放的背景下,为中国家庭和机构提供全球资产配置服务,将成为证券公司未来风险管控的重点领域。而在这个领域,全球国别宏观分析、金融市场风险控制以及投资国法律法规,三位一体的风控体系将挑战未来证券公司的人员综合素质和自律精神。

      在过去30多年中,欧美投行的金融创新就是为了逃避监管和风控,经过4年的司法调查,美国正在对过去的投行金融创新文化进行清算。一个典型的案例,美国雷曼破产前,其公司首席执行官不许可其首席风控官参加公司决策委员会。由此想来,雷曼破产也是报应。

      证券公司的风险控制和金融创新是一体两面的,最好的风控是不自营不冒进。在国家整体制度创新没有突破前,证券公司单兵突进搞创新,将是证券人的悲剧,这样的悲剧已经上演了二十多年。

      (作者系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