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炼:建立公平公正、充分竞争的约束激励机制
阎庆民:存款利率放开可能有一个时间过程
马蔚华:建议修改商业银行法,允许多元化经营
宋丽萍:建议出台时间表,以稳定资本市场预期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孙忠
利率市场化,是本次三中全会金融改革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利率市场化推进工作如何加快?而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实体经济如何打好有准备的仗?20日召开的2014《财经》年会上,来自宏观调控部门、监管层、市场机构的各路人士对这些热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从讨论的结果看,“加快推进”并非意味一步到位,仍然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企业将不可避免地遭受压力,而这恰恰正是市场化配置资源的美妙之处。
与此同时,来自市场一线的人士也提出建议,希望利率市场化能列出具体的时间表,以稳定市场预期;允许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营造相对稳健的货币环境。
推进利率市场化分三步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道路并不短。香港永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回忆,“我记得利率市场化是1996年开始,今年差不多是第17个年头,经过漫长的跑步,现在是最后一圈了。”
此次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这让市场看到利率完全市场化的曙光,但也给市场带来如何加快推进的疑问。
在主题演讲里,央行副行长胡晓炼简明概要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她表示,首先,下一阶段要建立公平公正、充分竞争的约束激励机制,着力提高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央行已经在完善基础利率报价机制,强化金融市场基础利率体系建设,还将推出大额存单,拟先面对同业、再面对企业、最后面对个人;其次,探索建立中央银行的政策利率体系,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的框架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根据我国国情,逐步推进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从以数量型为主向以价格型为主转变,通过调整央行政策利率,影响市场基准利率,进而调控市场其他利率;第三,在条件符合情况下,放开存款利率,这是最后一步。
合理利率水平需要市场找
针对利率市场化是否会给实体经济、银行带来压力的问题,银监会、银行人士均称压力不小。
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存款利率的放开可能有一个时间过程,毕竟企业资金供大于求。如果利率市场化步伐过快,国有企业首先承担不了,因为其资产负债率高,资本金不够,大量超比例玩杠杆,其财务收支中利率的比例大大提高。他提议,今后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在资本市场直接配置资源对国有企业更有利。
“利率市场化传导影响所有市场定价机制,甚至影响到商业银行本身的生死存亡,这在国际金融史上比比皆是。” 马蔚华则从银行角度称,利率市场化对银行来说是大考,过去银行在保护利率下同质化竞争,看不出好坏,经历这场考验银行自身需要很大的调整。
而胡晓炼则称,目前判断银行、实体经济具体的承受力还很难说,“需要市场自己摸。”因为利率市场化并非找一个固定利率水平,而是寻找一个合理的利率水平、合理的利率机制。
“利率水平可能有些企业承受不了,有些能承受,这正是市场化配置资源的美妙之处。”胡晓炼认为,企业的承受能力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其可能会在一定的价格约束下,通过不断改进管理,提高成本承担能力,这正是经济结构调整所希望达到的境界。
但是她也提醒,这个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和制度配合。因为如果没有制度配合的话,市场的导向可能出现一些偏差。比如房地产企业为何能承担很高的利率水平,但是有些实体经济却承受不了?这正是机制的扭曲。
各方人士提出建议
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表示,资本市场需要稳定预期。而利率改革是很复杂的过程,因此她担忧利率市场化对资本市场造成影响。她希望利率市场化能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表。
马蔚华称,利率市场化光靠商业银行努力还不够,“我们觉得需要监管层、央行、政府给我们创造一些条件。”
他呼吁,修改商业银行法,允许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因为利率市场化必然带来融资结构变化,直接融资增加、利差收入缩小,只有鼓励商业银行做非利差收入的业务才能让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同时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机构破产退出机制,这是利率市场化的关键一环。此外,要营造相对稳健的货币政策,过紧或过松都不利。
目前,我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同时还在放开民间金融。马蔚华提醒,历史的教训表明,在利率市场化大潮来临之时,最先受伤害的是中小金融机构,因此利率市场化进程和市场准入的进程要有一个合理的把握,尽量保护这些中小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