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金融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T9:汽车周刊
  • T10:汽车周刊
  • T11:汽车周刊
  • T12:汽车周刊
  • T13:汽车周刊
  • T14:汽车周刊
  • T15:汽车周刊
  • T16:汽车周刊
  • 智慧农林助力生态文明
    多家上市公司抢先布局
  • 商务部对进口甲乙酮实施反倾销
    利好国内生产企业
  • 智慧城市建设加速 科技企业齐推解决方案
  • SAIL资本合伙人:并购顾问不可或缺
  • 上市公司涉足并购基金:
    搭伙PE争夺产业资源
  •  
    2013年11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8版:新闻·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新闻·公司
    智慧农林助力生态文明
    多家上市公司抢先布局
    商务部对进口甲乙酮实施反倾销
    利好国内生产企业
    智慧城市建设加速 科技企业齐推解决方案
    SAIL资本合伙人:并购顾问不可或缺
    上市公司涉足并购基金:
    搭伙PE争夺产业资源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SAIL资本合伙人:并购顾问不可或缺
    2013-11-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方舟 ○编辑 全泽源

      SAIL资本合伙人:

      并购顾问不可或缺

      ⊙记者 朱方舟 ○编辑 全泽源

      

      中国企业在国内外的并购日趋活跃,但总体上还属于初级阶段,甚至部分上市公司在国际化并购中屡战屡败。“我们曾目睹一些可怕的案例,在这些案例中买方根本没有能力来全面掌管并购后的企业。”SAIL资本的合伙人MICHAEL J. HAMMONS 谈及并购问题如此表示,他认为中国企业出海并购,必须要一开始就聘请专业的并购顾问帮忙,才可能达到共赢。

      

      上海证券报:作为一名有20多年从业经验的投资人,您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下您的投资哲学?

      MICHAEL:我们比较感兴趣的,是那些技术可行、战略明确,在细分市场中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拥有出色的管理团队以及有全球扩张的能力的公司。在我们投资的大多数公司中,它们往往拥有一些尖端科技,给他们提供恰当的财务和运营支持后,他们就能迅速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另外,投资的时间成本很容易被忽略,这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投资哲学。我们倾向投资三年到五年时间。

      

      上海证券报:这两年PE行业很低迷,尤其在IPO退出方面非常难,你们怎么应对?

      MICHAEL:对我们投资组合中的大多数企业来说,除非市场改观,否则通过IPO退出是不可能的。如果不能做IPO,我们就通过并购来实现退出。比如,战略买家(往往是同类企业)希望获得我们所投资企业的技术,或者希望与我们的企业进行战略协同,以降低生产成本。那就将股权卖给这些并购者。

      

      上海证券报:那么寻找战略买家是一件难事么?

      MICHAEL:现在最大的一个变化是,这些战略买家不再是美国企业,而是中国企业。这些中国企业之前通过低廉的制造成本获得成功,但是现在已经认识到要成为全球市场上更强有力的竞争者,他们必须要获得全球领先的技术和全球的销售网络。这一点,正好与我们大多数投资组合中的企业相契合。

      

      上海证券报:您认为在与中国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最大的文化障碍是什么?

      MICHAEL:我们目前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许多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对跨境交易的诸多细节并不熟悉。对于跨境交易来说,并不仅仅是你买我卖,价格多少的问题。这其中会涉及税务、法律以及交易执行等诸多问题需要作有效决策。这些问题,仅靠企业管理者自身能力解决几乎不可能。

      

      上海证券报:能否谈谈您对潜在的中国买家有什么建议?

      MICHAEL:我们认为,中国买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他们必须要有一个专业的并购顾问,这个并购顾问并不是指交易中介,而是一个真正理解交易流程、且和我们有共同语言的顾问。所谓共同语言,并不是口头上的表达,而是指他能够说交易语言,知道事情应该怎么做。其次,需要有一个可行的整合执行方案,这个方案必须要囊括合并后的新企业的方方面面。通常新企业往往是买卖双方互动合作的产物,持续性地成功是一致的。如果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进行并购后的整合,我们把标的企业出售后,却每况愈下,这会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有损我们的声誉。我们曾目睹一些可怕的案例,在这些案例中买方根本没有能力来全面掌管并购后的企业。事实上,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在整合的开始,聘请一些有经验的人来帮忙。

      因此,我们已经决定,不会考虑那些没有并购顾问的中国企业。聘请一个好的并购顾问至关重要,这至少这会让我们感觉买方的认真态度。对于我们的投资者和所投资的企业,我们也有类似的承诺,即“我们只会与认真且有决心的买方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