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广告
  • 4:新闻·金融
  • 5:新闻·市场
  • 6:新闻·财富管理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市场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别样传承:幸运的侯正光与平和的侯为贵
  • 新型城镇化面对的一道“坎”——市场博弈的不对称之五十一
  • 企业家、新富阶层为什么如此焦虑
  • 假如有5%的
    另类教育……
  •  
    2013年11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专栏
    别样传承:幸运的侯正光与平和的侯为贵
    新型城镇化面对的一道“坎”——市场博弈的不对称之五十一
    企业家、新富阶层为什么如此焦虑
    假如有5%的
    另类教育……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假如有5%的
    另类教育……
    2013-11-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张晓晖

      促成师徒制成为现代教育的补充,可以不可以呢?靠市场经济给知识产权定价,应不应该?锻造一些名牌职业技术学校,使之如北大清华一样被社会所认知,行不行呢?

      钱学森先生晚年发出的钱学森之问,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研讨起来也是见仁见智。笔者以为其中原因多多,而对知识产权缺乏尊重,且教育模式单一,可能是重要原因。

      记得上大三的时候,到工厂去实习,爷爷就谆谆嘱咐我,跟着师傅要有眼力见儿,早到半小时,把茶沏上,师傅一到,茶水要不冷不热恰好能喝;中午要提前给师傅把饭热上;洗澡时记着给师傅搓背拎拖鞋,厂里要是发个大米啥的要给师傅送家去。进厂了,俩学生跟一个师傅,到手艺关键处,师傅一回头告诉我的同学“去把家伙事儿给我拿来”,等同学取了工具回来,活儿已干完了。师傅意味深长地看我一眼,“小子,回去把活儿多琢磨几遍”。看来,师傅对我的眼力见儿心中有数。

      至今,我爷爷的谆谆教导仍然铭记心间,尤其是其指导思想:要有眼力见儿。

      回头想想,师傅那样做真没错儿。当然,可以说他不高尚。但拿高尚挑剔别人,多半是出于见不得人的心思。尊师,是敬老,也是尊重知识产权。要是师傅不管对谁都倾囊相授,谁还会长那个眼力见儿?那师傅不是忒缺心眼儿了?

      中国的师徒传承由来已久。想想,有哪个大思想家是国子监(国家最高学府)毕业的? 春秋战国那阵,就有了私塾。鬼谷子对孙膑庞涓,荀子对韩非李斯,都是口传心授,孔子弟子三千,也无非就是大一点儿的私塾而已。后来的白鹿、岳麓、应天府几大书院,也都是私塾。

      从手艺到学术,中国几千年都是师徒制,比如相声当铺古玩店,住在师父家里,伺候师父师娘,帮着买菜做饭洗衣看孩子倒马桶,多年学徒,出师之后的三五年,挣的钱还要给师父一半,之后虽然不用给钱了,但一年几节还是要孝敬的。

      说不公平也好,说迂腐也好。其实,这是中国传统社会知识产权的传承模式。正因为出师后若干年的收入还有师傅的一部分,所以,师傅才可能倾心教你,才严格要求你,才保证了心思手艺经验教训的代代相传,绵延不绝。才有了那么多的中华老字号流传至今,还能凭借着匾额、配方上市融资。

      本质上说,师徒制就是师傅拿知识产权对徒弟做增资入股。不仅仅是中国,您去考察一下意大利皮货是怎么做的,也一样。

      现代教育替代了师徒制,当然对知识技能的快速传播起到了很大作用,只是,师徒制逐渐消失了,标准件多了,大师少了,能工巧匠少了。

      有人感叹相声为什么不行了,有人质疑中医以后还行不行。听了哑然失笑,其实只要回溯到教育模式,就能明白个七七八八。拿相声来说,《报菜名》之类的贯口活儿,要每天早晨对着窗户纸练,窗户纸还不能湿,不然师傅上来就是一个嘴巴。学艺,都是打出来的。打,当然不好,但也体现了师徒传承的面面俱到和细致入微。能指望流水线生产出精品来么?

      中医呢,跟着师傅背古方,读医书,师傅口传心授教会望闻问切,再跟着师傅坐堂写医案,如是多年,才积累点儿本事出来。

      这些都不是学校能教出来的。学本事,得手把手地教,指望一个班四五十人,老师一堂课就把本事教给你?比如说学历史,老师挣钱养家,按照教学大纲把印刷出来的铅字儿给你说明白了,就蛮对得起工资条,至于说,告诉你历史书上没写的东西,历史书背面的东西,你不把老师当老爹老娘伺候,老师凭什么教给你?不信,时光穿越回民国去,看看王国维辜鸿铭陈寅恪吴宓,谁有这么好的脾气?

      所以,师徒如父子,除了出师后的供养,到师傅家的生日嫁娶一直到师傅去世之后披麻戴孝,得真尽了儿子的孝道,才能得到师傅的真传。

      师徒制,并不限于手艺。吴敬琏先生和顾准不是师徒么?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也是经师父孙瀛洲介绍才进了故宫博物院,之后没少和王世襄、徐邦达等各位先生学。再看看巴菲特、施洛斯、卡恩,群星璀璨,都曾经在格雷厄姆门下学过徒。

      我猜,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研究可能更像私塾,师徒人等白天蹲在水稻田里用功,傍晚时分学生们陪着袁先生打篮球,师傅不缺钱,爱好也不多,打打篮球吧!

      现在大学生多了,手艺人少了,好手艺的人更罕见了。所以,干装修的好手能挣几倍于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总说产业升级,没手艺,能升级么?拿什么升?

      当然,笔者并非说要恢复师徒制,但通过发展市场经济,促成师徒制成为现代教育的补充,可以不可以呢?靠市场经济给知识产权定价,应该不应该?锻造一些名牌的职业技术学校,使之如北大清华一样被社会所认知,行不行呢?

      只要有5%的另类教育模式,效果就会比较明显。只是,好师傅在哪儿呢?记得三十年前的西点马蹄酥,香、甜、酥、润,入口即化,满口余香。看看现在的马蹄酥,跟北方的桃酥差不多了,能做当年马蹄酥的师傅和手艺还在么?

      (作者系知名财经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