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特别报道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 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无人驾驶告别小打小闹
  • 那些形形色色的
    无人驾驶器
  •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
    初体验
  •  
    2013年11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科技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科技
    无人驾驶告别小打小闹
    那些形形色色的
    无人驾驶器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
    初体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无人驾驶告别小打小闹
    2013-11-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只需向汽车发出一个指令,就可以直接被送到目的地,你再也不需要手握方向盘,眼盯路况,神经高度紧张。行驶过程中,不妨在车里享受一下边喝咖啡边上网的移动办公生活。

      从车窗看出去,你会发现每辆车都配备“眼睛”和“大脑”:车身装满摄像头和雷达,车厢内后排坐椅上,放置了插满电线的控制系统,还有一台或两台笔记本电脑用于操控……

      2040年,你的汽车行驶到最近一家便利店所用到的科技,比阿波罗在1969年着陆月球时还要多得多。因为按照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的预测,那时全球上路的汽车总量中,75%是无人驾驶汽车。

      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和驾照说拜拜了。

      最近一年半的时间里,33岁的美国工程师安东尼·莱万多夫斯基习惯在每天早晨八点离开位于伯克利的家,一头钻进他的爱车——一辆有点特别的雷克萨斯,行驶43英里,到达坐落在山景城的办公室。

      沿途驶经高速公路、一片旧盐田、松绿色的山麓,穿越蓝色的旧金山海湾,进入硅谷的心脏地带——在高峰时间,这常常需要花费两个小时的时间。不过,当其他司机因堵车而焦虑时,莱万多夫斯基却并不介意。

      因为他的注意力不在方向盘或者路况上,这辆雷克萨斯并不需要司机。莱万多夫斯基需要做的,就是在汽车自动驾驶的同时,分析传感器记录以及交通流量。

      作为谷歌旗下无人驾驶汽车团队的一名工程师,莱万多夫斯基的爱车其实是一个“特别定做的模型”,配备旋转激光炮塔,装满了相机、雷达天线及GPS等设备,乍一看像极了一辆冰激凌售卖车。

      “街上没有复杂的交通标志,就连红绿灯也不见踪迹。一路行驶,你会听到汽车告诉你:前方左转的星巴克有限时优惠咖啡;直行200米,电影院正在上映热门大片。连续行驶时,你会被提醒:已坐车4个小时,请注意休息;电台正在播放古典音乐,听听你最爱的舒伯特?”

      通过无人驾驶,莱万多夫斯基认为,这些都能成为现实。

      如今,无人驾驶技术早已不是停留在实验室里的小打小闹,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已经行驶百万公里,并且从未出过事故。

      它知道每一个该转弯的地方,永远不会昏昏欲睡或者分神。而作为乘客,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司机,你可以在车上打电话、喝咖啡,再也不用担忧视线盲点、心脏病、腿抽筋;抑或是闯红灯和交警查驾照。

      全球热潮

      提到无人驾驶,就不能不提谷歌。在公司共同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眼里,汽车在激光、摄像头和其他装置的辅助下自动行驶,“完全可以实现”。

      早在2009年,谷歌便开始在工程师塞巴斯蒂安·特龙的主持下测试自动驾驶汽车。2011年,美国内华达州通过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的法律后,谷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无人驾驶汽车授权的公司。如今,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已经行驶百万公里,从未出过事故。

      而按照美国电动车巨头特斯拉的最新计划,特斯拉牌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最快只需要三年。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艾伦·穆斯克在今年9月宣布,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推出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这款汽车将允许驾驶员交出90%的汽车操控权,车辆自带的电脑系统基本可以搞定一切。”

      通用汽车也雄心勃勃地表示,将在未来五年内实现汽车的半自动驾驶,更成熟的无人驾驶系统将在十年内问世。 

      从科技巨头到汽车制造商再到各国政府,越来越多的人将无人驾驶汽车看作整个行业的未来,并极力投入金钱和精力进行相关研究。

      在英国,一向抠门的政府最近决定拨款150万英镑,用来在伦敦以北的小城米尔顿·凯恩斯的公路上,进行无人驾驶汽车实地试验。

      这些别称为“豆荚”的自动驾驶汽车行驶速度为每小时12英里,它们将在专用道路上搭载乘客前往市区各地。英国政府希望在2015年前先投入20辆有司机管理的“豆荚”运营,并在2017年,投入百辆无人驾驶的“豆荚”。

      无独有偶,美国密歇根大学上个月批准了一项六百多万美元的项目,建造用于测试自动驾驶汽车的设施。该大学正与汽车行业及政府部门通力合作,计划在2021年向该州安娜堡市交付无人驾驶车车队。这一项目被命名为“安全驾驶”,车队里所有的无人驾驶汽车都将联网。

      此前,德国科研人员于2010年推出了名为“德国制造”的无人驾驶汽车,它甚至可以自动停下来搭载乘客。

      这款由柏林自由大学研究开发出的试验性车型,允许乘客利用智能设备向车辆发送消息,该车通过全球定位系统锁定乘客方位,确定出最佳路线,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并搭载乘客。

      一份来自美国电子消费产品协会的最新调查显示,目前有79%的消费者愿意成为无人驾驶汽车的乘客,无人驾驶也被该协会视为“2014年五大最值得期待技术”之一。

      技术颠覆

      就在上周,美国《时代》周刊揭晓了本年度最佳发明榜单,无人驾驶汽车登榜首。

      无人驾驶汽车概念已经存在了数十年,目前其技术也面临一些新变化,包括更先进的传感技术以及更低的成本。

      奥迪和丰田等汽车制造商推出的可以自动驾驶的高科技概念车,采用自动停车、车道偏离校正以及避免碰撞等新技术。

      谷歌无人驾驶概念车则使用多个摄像头、全球定位传感器和激光探测装置,这些技术设备将确定上路时的方向、观察障碍物以及确定路线。

      近日海外媒体披露的一份专利申请文件显示,谷歌还在考虑为驾驶员及乘客打造一个体感手势系统来控制一系列车载娱乐设备。

      不过在特斯拉的艾伦·穆斯克看来,谷歌采用的无人驾驶技术,利用的是基于激光和雷达的光学传感器系统,成本过于昂贵。特斯拉倾向于开发自己的无人驾驶系统,采用的技术是成本相对较低的相机光学传感器系统。

      此外,还有新动向显示,人们正致力于让汽车彼此交流。同时,包括交通信号灯、停车位以及现代道路改造在内的其他要素,也在朝着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无人驾驶技术背后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美国投资公司派杰的分析师吉恩·蒙斯特预计,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能够为未来交通方面减少意外并节省大量时间,创造至少2000亿美元以上的价值。

      美国以改善公共交通为目的的非营利机构伊诺交通中心近日发布报告称,自动驾驶车辆反应速度更快,运输更加流畅,提高燃料使用效率并减少废气排放。

      该机构预计,每年美国经济因此省下的资金将达到4500亿美元左右。并且,无人驾驶汽车可以使每年因交通事故丧命的人数减少三分之二。

      不过在颠覆性技术得到正式应用前,仍有几大问题需要解决。首当其冲的就是令人头疼的成本问题。

      以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为例,必须配备的3D传感器,成本便已高达7万美元,整体造价则达30多万美元,甚至高于一辆法拉利,让人望而却步。

      改变生活

      除了解放驾驶员,无人驾驶还有诸多优势。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认为,无人驾驶汽车通过精密的通讯传感器,更为安全高效。无人驾驶汽车各行其道,既有助于减少交通拥堵,也可增加行车效率。

      “一旦所有车都实现无人驾驶,车辆就可通过数据通信保证正常行驶,这意味着交通指示灯和停泊指示标不再必要。”

      IEEE预计,作为未来智能交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形式,到2040年,无人驾驶的全自动汽车将得到普及,占所有汽车总数的75%。

      届时,通过高科技的车载智能系统及区域性智能网络的联动,不仅驾车出行更方便,城市交通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红绿灯、最高车速限制甚至驾照将成为历史。

      意大利帕尔玛大学计算机工程教授阿尔伯特·布罗格博士说:“如今一些私家车很容易被闲置,无人驾驶汽车可保证持续行驶,运转更高效且节省燃料。”

      此外,“无人驾驶汽车会降低对驾照的需求,几乎人人都可以独自驾车出行。通过搭配城市安全系统、行人探测系统等技术,还有可能实现零事故和零伤亡。”IEEE智能系统研究中心总监阿兹姆·阿斯科兰德林说。

      在“无人驾驶”时代,不必再担心交通拥堵或者成为路痴,每一辆汽车都会选择快捷、省油的路线,按智能系统的指令各行其道,安全抵达目的地。

      挑战重重

      尽管有诸多优点,无人驾驶汽车真正上路之前,还有一些挑战。

      “无人驾驶汽车在技术上仍不够稳定。”布罗格举辨别技术的例子说明,无人驾驶汽车尚无法分辨汽车和其他运动物体,这种运动的物体可能是行人,也可能是一个球。

      不过,无人驾驶汽车大规模应用的最大障碍,或许还在于普通大众的接受程度。

      “我不太相信机器比人脑更管用。”拥有一辆宝马,还不忘带上地图册的杰克·沃尔多夫说,一部昂贵的GPS导航机有时也会把车带到河里,无人驾驶汽车的智能系统就能完全避免这种情况吗?

      “人们仍对无人驾驶技术有所怀疑,他们不想把驾驶全部交给机器来处理。”美国阿拉斯加大学电脑系统工程系副教授杰弗瑞·米勒说。

      不过,米勒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前景充满乐观,“无人驾驶汽车全面上路的时间越来越近。目前,汽车制造商们已经开始将一些自动化性能融入现有车辆中,以帮助人们逐步接受无人驾驶技术。”

      一些立法者也担忧无人驾驶汽车带来的安全隐患。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局长戴维·斯特里克兰称,他们已经向各个州提供了无人驾驶汽车的指导方针,并建议各州目前不要批准无人驾驶汽车项目。

      新泽西州的众议员阿尔比奥·西尔斯近日公开表示,他对这些车辆有着太多的疑问,即使是有司机,要保证在纽约城里每时每刻安全穿梭都有难度,何况是无人驾驶。

      此外,西尔斯更关注自动技术给经济带来的威胁,比如驾驶员失去工作,也许会影响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