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为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沈建光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蓝图全面而深刻,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为改革提供大方向,体现了决策层对改革的坚定决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未来将成立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有利于切实突破利益群体束缚,落实改革方案。而一旦改革方案全面落实,无疑将有利于继续释放改革红利,支持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稳定增长。
很多人担心改革会使经济增长降速。短期来看,确实有以下几个风险点值得高度关注:一是海外经济与政策的不确定性;二是当前信贷有所回升,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仍然很高;三是房地产市场问题表现突出,风险加大;四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要警惕。
由于美联储推迟退出量化宽松的步伐,导致资本回流中国,加大了中国货币政策的难度。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长稳定,资本流入大量增加流动性,房价与通胀双双回升的态势需要遏制以及企业高杠杆率风险需要防范,笔者预计,四季度货币政策比三季度会略有收紧,而四季度货币市场利率走高也验证了笔者的判断。
从汇率走势来看,“十一”长假以后,在美国财政风险导致的美元走低以及国内经济复苏态势企稳的双重影响下,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轮强势升值过程。但考虑到当前人民币已经基本处于均衡水平,一旦出口失速,我们预计稳增长政策特别是稳定外贸的政策不会轻易退出,人民币持续升值的空间十分有限。当然,考虑到本届政府推动金融改革与汇率市场化的决心以及中国经济复苏态势的确认,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贬值的可能性同样较小,未来双向浮动是大概率事件。
展望未来,虽然11月汇丰PMI初值比10月有所回落,但我们认为,对此不必感到惊讶。10月经济数据延续了三季度以来的企稳态势,显示在7月稳增长政策的带动下,微观主体信心与实体活跃程度均有所提升,良好的经济运行为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笔者看来,伴随四季度国内稳增长政策力度的减弱,以及去年年底基数效应较高的影响,今年四季度经济增长或比三季度略有回落,预计四季度GDP同比增速为7.6%,全年经济增长7.7%。但明年一些有利于增加内需的改革措施,如开始在小城市开放户籍,开放“单独二孩”,财政及国有企业改革先行,这些将使经济增长保持稳定,为改革腾挪更多空间。笔者预计明年经济增长目标或为7%-7.5%,但全年经济增长可能前高后低,全年增速或将达到7.6%。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其中在国企改革、财税改革、金融改革、城镇化改革、户籍改革等众多领域的都有详细阐述,且改革力度较大,超出笔者原本就已乐观的预期。具体来看,《决定》在经济方面的改革蓝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改革的决心极其坚定,市场作用空前强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不仅包括了经济领域,而是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和党建六大领域的整体方案,力度之大超出预期。而在经济改革方面,市场的作用空前强化,首次表述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比此前“基础性”作用的表述有明显加强和确定的味道。相信在市场机制下,未来市场要素价格改革、主体平等地位改革能够得到快速推进。
二是财税改革,成为未来十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着力点。财税改革的三大方向,即改善预算管理、完善税收制度、理顺财权与事权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是经济改革,也涉及民生问题与政府职能转变,是诸多改革能否有效推行的重要保障。当然,《决定》未对市政债、政府官员考核方式作出明确表态,显示相关改革仍是改革难点,未来如何在为地方政府“关后门”的同时“开前门”以及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在实施中仍面临重大挑战。
三是全面推进城镇化改革,有利于扩大内需与产业升级。我们早前提出,涉及城镇化的改革主要包括四大领域,即财税改革、户籍改革、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土地改革,可以看到,上述四方面改革在《决定》中均有阐述。伴随着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不仅将会释放巨大消费潜力,而且有助于推动供给端改革,鼓励创新以及促进服务业发展。
四是国企改革超出预期,非公有制经济地位提升。《决定》首次强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此前的讲法是“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非公有经济与公有制经济放在一起,实际上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视有所加强。首次提到国企收益30%上缴公共财政,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比例超出预期,有助于真正体现还富于民。
五是金融改革加速推进。《决定》对金融改革进行了全面描述,具体强调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股票发行转向注册制,推进人民币汇率、利率改革、加快资本项目开放等等。在笔者看来,上述改革对券商与保险是重大利好,但打破金融垄断,推进利率市场化将对银行业依靠息差的传统盈利模式带来挑战,将倒逼银行改革,使其未来通过差异化服务以提升竞争力。
(作者系瑞穗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