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特别报道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 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券商直投
    将发力扶持小微企业
  • 新丝绸之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另一扇门
  • 沿线省份激情布局丝绸之路
  • 中韩两国证金公司签约合作
  • 上海自贸区将设航运金融衍生品交易所
  • 广东新一轮国资整合方向确立 近4万亿重组盛宴即将启幕
  • 前海第二批25条优惠政策已上报
  • 重庆证监局力推
    中小企业私募债市场发展
  •  
    2013年11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要闻
    券商直投
    将发力扶持小微企业
    新丝绸之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另一扇门
    沿线省份激情布局丝绸之路
    中韩两国证金公司签约合作
    上海自贸区将设航运金融衍生品交易所
    广东新一轮国资整合方向确立 近4万亿重组盛宴即将启幕
    前海第二批25条优惠政策已上报
    重庆证监局力推
    中小企业私募债市场发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丝绸之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另一扇门
    2013-11-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这是中国经济外交的一大创新,也是深化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这样评价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

      就在今年9月出席上合组织元首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首次发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他呼吁欧亚各国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自那以后,这一概念的热度不断升温。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也被明确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

      在业内看来,这是中国提高西部地区竞争力的战略选择。而就微妙的亚太地缘政治格局而言,丝绸之路更是中国打破封锁、用开放倒逼改革的又一次战略尝试。

      ⊙记者 朱周良 秦菲菲 ○编辑 陈其珏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8日抵达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1号机场,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二次会议。俄新社报道称,此次会议可能签署“新丝绸之路协定”,即从中国东部港口城市连云港到圣彼得堡的国际道路运输协定。

      “新丝绸之路协定”渐近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新的区域经济带,总计上万公里,途经中国和中亚、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称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本月初,国家发改委在京召开丝绸之路经济带思路研究座谈会,揭开了国家层面研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幕。在地方,相关省份都在摩拳擦掌,积极“备战”。28日、29日,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合作发展论坛在乌鲁木齐召开,陕西、甘肃、宁夏等也在紧锣密鼓地布局。

      据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初步思路是,在空间走向上以欧亚大陆桥为主的北线、以石油天然气管道为主的中线、以跨国公路为主的南线三条线;国内区域范围目前包括西北五省、重庆、四川、内蒙古和新疆建设兵团,还将扩展到其他省区。不管是从国际还是国内层面来看,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商务部下属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梁艳芬认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的考虑还是带动西部地区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为我国保持沿海经济牵引提供资源支撑,为增强西北地区经济活力提供助推引擎,为我国促进边疆和谐稳定提供坚实基础,为我国改善西北生态环境提供可靠保障,为我国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提供充分条件。”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专家周宾则对上证报记者说。

      战略意义凸显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宋泓认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最大意义,可能在于为中国经济转型打开一扇新的窗口。他表示,中国经济近年来处在不断转型中,很多产业开始向中西部转移。未来,随着中西部各方面的成本也慢慢上升,一些产业可能需要继续向外延伸。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恰恰创造了这样的条件。

      宋泓指出,通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亚、欧洲等国家加深经贸合作,有助于中国建立“以我为主”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网络。

      从外部环境看,“向西开放”对中国来说也日益迫切。当前,美国正在主导推动新一轮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为代表的国际区域贸易安排:一方面试图淡化世贸组织和APEC等现有贸易机制的作用,同时有意无意将中国排除在外。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能被动应对,而是要主动出击。”沈骥如说。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正是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提出的主动应对之策。

      与此同时,自身贸易结构调整的迫切性,也需要中国开拓新的贸易渠道。现有的国际贸易格局下,中国对于美日等发达国家依赖过大,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不稳定,给中国带来了较大风险。

      沈骥如指出,通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将有战略上依托。从地域上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有望覆盖全球近一半的人口,这无疑会大大增强中国和相关国家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