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特别报道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 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央行公开市场继续投放资金 资金面一扫紧张阴霾
  • 大商所
    公布“两板”期货合约
  • “煤飞色舞” 行情再现 期指空头席位大幅增仓
  • 中金所批准8家
    期货公司会员资格变更
  • 国开投94.36亿元
    受让安信证券18亿股
  • A股向好大局已定
  • 私募大佬开始布局成长股
  • 齐鲁证券:明年上半年有行情 大盘股周期股将阶段性活跃
  • 上期所举办
    连续交易业务培训
  •  
    2013年11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4版:新闻·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新闻·市场
    央行公开市场继续投放资金 资金面一扫紧张阴霾
    大商所
    公布“两板”期货合约
    “煤飞色舞” 行情再现 期指空头席位大幅增仓
    中金所批准8家
    期货公司会员资格变更
    国开投94.36亿元
    受让安信证券18亿股
    A股向好大局已定
    私募大佬开始布局成长股
    齐鲁证券:明年上半年有行情 大盘股周期股将阶段性活跃
    上期所举办
    连续交易业务培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A股向好大局已定
    2013-11-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姜韧 ○编辑 杨晓坤

      

      虽然改革预期和经济拐点已经双双确立,A股指数也已走出阴跌的泥潭,但是利空雾霾还是不时出现,例如,渤海证券基金仓位监测模型,截至11月19日,纳入统计范围的482只偏股型开放式基金的平均仓位为85.62%,比前一周减少了3.55%。剔除指数上涨给基金带来主动加仓的影响后,偏股型基金的平均仓位减少了3.94%。也就是说在大盘连续下跌的3周内,纳入统计范围的482只偏股型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都在89%左右,一直没有比较大的波动。但是,11月15日至11月18日,沪指累计大涨近百点,这些偏股型基金却迎来了“跑路潮”,仓位骤降近4%。据说有券商报告以此认为“改革无牛市”。

      但在国内偏股型基金纷纷减仓之际,却出现海外投资者大举看好中国股市的现象,美国新兴市场基金研究公司EPFR在最新发布的周度资金流向报告中表示,近期全球市场对中国股市的积极情绪已经明显升温,该机构监测的中国股票型基金在最近8周中有7周实现资金净流入,同期其余新兴市场资金仍然是净流出,中国股市可谓是这边风景独好。俗话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基于场内套牢基金有减仓动作,但不考虑场外增量资金看好中国股市,就认为“改革无牛市”的观点显然值得商榷。

      彼得林奇曾经总结过“跟着感觉走”的投资教训:投资最大的敌人是,在股指大涨600点之后,股票已经被高估,人们反而会感觉股市还会涨得更高,因而会在高位买入,结果股市调整而被严重套牢;而在股市大跌600点之后,股票普遍被低估,人们感觉股市还会跌得更低,结果错过了之后的股市反弹。彼得林奇总结这番教训时,道指还是以1000点为基数,而今天道指已经攀上了16000点。再看A股上证综指,从6100点下跌至今还徘徊在2200点附近,更关键的是现在A股主板市场估值不到10倍PE,远远低于美股三大股指估值,可还是有人嫌弃A股,您说这符合价值投资逻辑吗?

      除此之外,无论是彼得林奇还是巴菲特,除了在泡沫鼎盛阶段,一般是在道指或者标准普尔500指数估值在25倍至30倍PE之间,才会出现看空的声音,否则即便是现在道指高达16000点之上,巴菲特还是认为美股估值合理,原因是道指和标准普尔500指数估值还没有超过20倍PE。无论是巴菲特这样的价值投资者,还是彼得林奇这样的趋势投资者,投资信心始终是建立在相信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基础之上。

      有鉴于此,中国经济并没有陷入衰退,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转变和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使之能够确保在2020年前后实现经济总量和人均国民收入翻一番的战略目标。因此,在A股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点的背景之下,只有“泡沫无牛市”而不是“改革无牛市”,A股向好的“大局观”已经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