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高比例缩股+让渡12% *ST贤成重整下狠手
  • 上市公司密集推出股权激励
  • 神奇制药“自废”股权激励
  • 新南洋重组遭否 教育类资产梦断A股
  • 英大基金专户产品高价“买套”郑州煤电
  • 国中水务入主瑞典上市公司
  • 柳钢集团董事长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
  •  
    2013年12月3日   按日期查找
    6版:新闻·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新闻·公司
    高比例缩股+让渡12% *ST贤成重整下狠手
    上市公司密集推出股权激励
    神奇制药“自废”股权激励
    新南洋重组遭否 教育类资产梦断A股
    英大基金专户产品高价“买套”郑州煤电
    国中水务入主瑞典上市公司
    柳钢集团董事长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市公司密集推出股权激励
    2013-12-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覃秘 ○编辑 邱江

      

      近段时间,上市公司频繁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据上证资讯统计,仅今年11月份,沪深两市就有22家公司先后公布股权激励计划的董事会预案,而去年同期仅为9家。进一步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两市已累计有163家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远超过2012年的118家。

      股权激励的三大诱因

      部分上市公司以及投行人士就此分析认为,综合来看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上市公司普遍意识到股权分享的意义,愿意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留住核心员工;二是今年经济大环境不好,上市公司业绩压力加大,有借此激发员工动力的因素,同时部分公司2012年业绩基数较低,也提供了较好的机会;三是政策方面再度放松,上市公司启动及实施增发新股、资产注入、发行可转债与股权激励计划不相互排斥。

      “我们做股权激励其实很简单,公司上市之前仅有老板和少数几个人有股权,大多数高管都没有,但其实大家都有这个要求,老板以前也有过承诺,时机合适就做了。”一家上市公司的董秘在接受上证报记者询问时如此介绍。今年9月,该公司推出了股权激励草案,目前已获得股东大会通过。所谓的“时机合适”,该董秘认为主要是符合各项政策。

      另有多家公司的董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股权激励是为了与员工分享公司成长,“留住核心人才,同时吸引一些业内高手的加盟。”一位董秘更向记者介绍了公司通过股权激励成功“挖墙脚”的故事:一家同行公司的高管此前一直犹豫是否跳槽,在得到公司股权激励的承诺后最终采取了行动。

      也有些公司是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经营的压力。如11月初某公司推出了股权激励草案,其行权的业绩条件为:以2012年为基数,公司2014至2016年扣非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00%、140%和200%。回查公司财报可知,公司2010年上市,2011年业绩小幅增长约2%,2012年则大幅下滑约45%,今年前三季度仍下滑约24%。此时推出高业绩条件的股权激励,被市场认为是在“打强心针”。一位券商投行人士向记者指出,正是大环境造就了目前股权激励计划频出。

      今年已有27家公司停止实施股权激励

      在此背景下,另有一些公司推出变相版的股权激励计划,譬如向核心高管进行定向增发等。与股权激励计划相比,这种模式可以让高管拿到相对更多的股份,如八菱科技、宏大爆破、莱美药业等。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部分新经济概念的创业板公司股价大涨,在此背景下推出的股权激励方案最终能否实施,令人生疑。如12月2日汉鼎股份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拟授予激励对象400万股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19.38元,行权业绩条件也较高,但昨日公司股价大跌收报于17.44元。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两市已有27家上市公司停止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比如,神奇制药今日披露,公司董事会决定撤销股权激励计划草案。

      另外,在今年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的163家上市公司中,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占到129家,而国有企业中则仅有中联重科、昆百大等少数几家公司。比较诡异的是焦作万方,在“摆脱”中铝这个实际控制人后,公司自称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借机推出了股权激励草案。